智慧养老是以智能产品和信息系统平台为载体,面向人民群众的健康及养老服务需求,是传统健康养老深度融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新业态、新模式。

  数据显示,目前,社会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已经超过了10%,助残、上门家政、上门看病等服务的需求甚至超过了20%,但是互联网能够提供的服务总量均不足1%。当前,智慧养老正在被快速推广应用于民政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商、居家养老服务商、医养结合服务商及本地商家等,优势非常明显。除了给老人提供各种便利之外,还能为政府相关部门、养老服务商和管理机构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撑。当前,智慧养老仍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仍有待完善,同时老年消费群体对智慧养老的需求也尚且不够成熟。

  2021年10月,工信部、民政部、卫健委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要求强化产融结合,依托工信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开展产融精准对接以及“早期投资支持产业科技创新”专项工作,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围绕不少于10个重点应用场景,再培育100个以上示范企业,打造50个以上示范园区,创建150个以上示范街道(乡镇)及50个以上示范基地,以强化示范引领。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要结合“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专项的实施,加强对高龄老年人机能增强和照护、失能老年人用品等的研发;围绕神经系统损伤、损伤后脑认知功能障碍、瘫痪助行等康复治疗需求,突破脑机交互等技术,开发用于不同损伤康复的辅助机器人系列产品,实施智能服务机器人发展行动计划;研发穿戴式动态心电监测设备和其他生理参数检测设备,发展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等健康监测产品,开发新型信号采集芯片和智能数字医疗终端;支持在老年用品领域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

  总体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度演进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普及,智慧养老将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具有巨大潜力的老龄产业业态,为将来应对老龄社会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可以预见,未来随着产品和技术的逐渐成熟,智慧养老将成为养老产业的一大增长点,利好医疗器械、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生活照护、信息化养老服务等行业。

 

  附:国家层面主要政策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促进老年用品科技化、智能化升级。

  2021年10月工信部、民政部、卫健委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更进一步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计划》提出到2025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试点示范建设成效日益凸显,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完善,老年“数字鸿沟”逐步缩小,人民群众在健康及养老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2019年10月卫健委、民政部等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健康管理、健康检测监测等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进面向医养结合机构的远程医疗建设。

  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明确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在全国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运用互联网和生物识别技术,探索建立老年人补贴远程申报审核机制。

  2019年1月工信部、民政部、卫健委联合主办了第二届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大会,大会上指出“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并再次明确了智慧养老相关产业政策及智慧养老发展路径。

  2018年8月工信部、民政部、卫健委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18年版)》,旨在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优秀产品和服务推广应用,为相关部门、机构和企业采购选型提供参考。《目录》涵盖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5大项56个产品类项目以及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生活照护、养老机构信息化等6大项59个服务类项目。

  2017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支持建设一批示范企业,包括能够提供成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服务、系统平台或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二是支持建设一批示范街道(乡镇),包括应用多类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为辖区内居民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街道或乡镇;三是支持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包括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地级或县级行政区。

  2017年2月工信部、民政部、卫计委联合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

  2016年4月工信部、卫计委和民政部三部门联合召开信息技术和健康养老融合发展论坛,提出要加强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的推广,做大做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并在论坛上发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2014年6月民政部发布《将组织实施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通知,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北京市大兴区新秋老年公寓、江苏省无锡市失能老人托养中心等全国7家养老机构开展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工作。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为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制定目标,引路导航。

  2012年全国老龄办首先提出“智能化养老”的理念,鼓励并支持开展有关智慧养老的实践探索。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科技赋能养老,掘金智慧养老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