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东里镇沂河南村现有人口1267人,70周岁以上老人161人,80周岁以上老人41人。随着村里多数青壮年进城读书、务工、定居,空心化问题凸显,村内老年人独居现象普遍,加之老年人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种植收益,其生活条件、照护保障水平普遍较低。同时,由于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社会养老机构设施不健全,以营利为目的私营养老院费用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农村老人大多不认可也不愿意去这类养老机构,解决养老难问题迫在眉睫。

2021年以来,东里镇着眼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难题,以改革思路和有解思维挖掘农村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为依托,整合宅基地整理、承包地流转、农村“大院”建设、长者食堂建设等政策资源,在沂河南村试点建设村级养老互助幸福院,得到了广大老年人及其子女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目前,东里镇已有多个村打算借鉴这一模式,并计划在全镇逐步展开,将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闯出一条可行的路子。

聚力“唤醒”,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探索“以地养老”建设新模式

沂河南村80岁以上老人中,多数居住房屋年久失修,也有一部分跟随子女居住,宅基地闲置或荒废,承包地也大多无人耕种,成为“沉睡资产”。镇村两级认真研究相关政策,确定将宅基地整理、土地流转与农村养老相结合,探索一条建设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的路子。具体操作中,遵循子女申请、老人自愿原则,将需要集中照料老人名下的35亩宅基地、口粮田收归村集体,宅基地进入“增减挂钩”、耕地同一流转。对24亩荒废宅基地进行复垦整理,并利用挂钩奖补资金,在不增加村级负担、不使用任何贷款的情况下,将其中6亩土地用于建设互助幸福院,集中为有需求的老人免费提供住所和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已建成总面积4000余平方的互助幸福院,包含4个院落,每个院落建有5户既独立又相互连通的住宅,入住80岁以上老人37人。后续流转土地将由村党支部领办的沂源洪亮果蔬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所得收益优先反哺互助幸福院,保障互助幸福院持续运营。“以地养老”发挥了土地的隐性增值作用,把过去“沉睡”的土地资源变成了农村养老资金的“储蓄池”。

立足“多元”,整合各类政策载体,构建“配套完备”服务新体系

在建设互助幸福院基础上,积极引导村内党员群众无偿贡献场地内原有住房,进一步细化功能分区,充实互助服务内容,建成了集便民浴室、长者食堂、中心卫生室、公益性理发室为一体具有多元功能的农村服务“民生综合体”,解决了农村老人洗澡难问题,保障了老人饮食健康与基本医疗等需求。同时,由镇党委、政府牵头,引导老人子女密切陪伴与关爱,并与“凤驿大姐”志愿服务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镇妇联、团委、本村村民以及其他社会志愿组织,定期到互助幸福院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戏曲文艺、老电影、民俗文化等文化娱乐活动下乡入院,丰富入住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医疗机构积极对接,定期到互助幸福院为老人体检、义诊。下一步,计划逐步增设供餐送餐、餐后话家常、金晖助老、爱心义剪等系列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突出“互助”,激发老人参与热情,趟出“团结自治”管理新路径

入住互助幸福院的大多为8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作为50年代“生产互助组”的主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农村发展做出过贡献,“互助精神”植根在意识深处。互助幸福院将入住老人根据年龄、生活能力、社会关系等情况合理搭配住宿,让他们由“生产互助组”延伸为“养老互助组”,实现老人互相照料、共同生活,消除了因独居带来的孤独感,增加了幸福感。在管理方式上,村“两委”将每个独立院落设为一个互助组,每个互助组安排至少一名党员老人担任互助组组长,统筹院内卫生管理、照看服务等活动,每周以互助组为单位进行一次包括卫生状况、和谐相处等方面情况的自查;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星级互助组”评比活动,为获得四星级以上的互助组发放300元奖金,同时实行为老人送生日蛋糕等爱老敬老措施,营造互帮互助、和谐共融的良好生活氛围。

围绕“持续”,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激发“合作共赢”发展新动力

为保障互助幸福院的运营开支,积极培植党支部领办的沂源洪亮果蔬专业合作社,在流转老人口粮田的同时,进一步整合流转土地200余亩,筹措资金420万元,年内建设1处现代农业产业园,集中发展猕猴桃种植产业,将每年收益中的50%用于幸福院运营开支,50%作为村集体收入。在产业园运营上,计划引进若干名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才回村,成立青年协会,协会成员与村“两委”联合管理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集体化”“公司化”运营,并作为互助幸福院的志愿服务者,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同时,为保障现代产业园所需劳动力不断供给,计划建设劳务合作社,逐步形成村“两委”与青年协会协同管理、劳务合作社与现代农业产业园相互合作的局面,既保障互助养老的可持续性,又将祖父辈从传统低收益的种植方式中解脱出来,不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工作启示

一是坚持以群众受益为根本目的。党委、政府的一切决策应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当前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妥善养老、幸福养老是群众的“刚性”需求。围绕农村养老问题动脑筋想办法,探索适合当下农村实际的新型养老模式,村集体统一经营老人闲置土地,为其提供免费养老服务;倡导互助养老,让入住老人“离家不离村、养老在乡村”,真正实现暖心幸福养老;统筹资源提供多元化民生服务,保障入住老人饮食营养、基本医疗、个人卫生、文化生活等多方面需求,这些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基层的具体实践。

二是坚持以群众参与为内生动力。发展事业为了群众,更要依靠群众;通过引导农村老人由“生产互助”到“养老互助”,推行互助幸福院老人自治并辅之以评比奖励等措施,通过党支部领办洪亮果蔬专业合作社、收益优先反哺互助幸福院,通过鼓励引导有知识、有能力、懂管理的青年人回乡成立青年协会,为建设家乡出力、为老人志愿服务等等,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为农村幸福养老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三是坚持以共治共享为奋斗目标。推行“以地养老”模式的目的在于让老人安康、让村庄和谐。通过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或低效土地资源,建设互助幸福院,实现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解决农村养老设施如何筹资建设、如何管理运营、如何让老人真正安心舒心养老问题的有益尝试。从根本上讲,这一过程是推动农村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过程,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过程,值得我们不懈探索、不懈努力。

(沂源县民政局)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以地养老 互助合作 沂源县探索“离家不离村”幸福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