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年开始,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金马村村民谢来成成了自己两位舅舅的照料护理人。他两个舅舅今年70多岁,身体都有残疾,也都没成过家,属于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这是我的亲娘舅,咱不管谁管?再说了,咱还是村里和民政部门选出来,更得尽心尽力。”
为了更好地落实分散供养特困对象的日常生活照料问题,铜川市近年来为全市1200余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确定了照料护理人,提供日常看护、生活照料、生病看护等服务。照料护理人按照便于服务照料的原则进行选择,经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同意,由镇政府委托其亲友、邻里或村(居)民委员会进行照料。
“家里大到看病,小到买菜买药,都靠护理人跑前忙后”
谢来成家跟舅舅家就在一条巷子,走路只要七八分钟。两位舅舅鲁忠泰和鲁忠胜双腿都有大骨节病,几年前已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谢来成说:“二老有慢性脑梗等病症,身边离不了人,三天两头就得来看看。”
“来成来啦!”一早,谢来成推门进来,鲁忠胜慢慢站起身,脸上绽开笑容。
叮嘱完两位老人按时吃药,谢来成转身进了柴房开始劈柴。往网篓里瞧,一根根粗细长短一致的柴禾整齐地码成一摞,鲁忠胜慢慢“挪”进柴房,拾起新劈好的柴往篓子里搁,谢来成连忙阻止:“你歇着嘛,有我呢。”
“我们哥俩现在享受着国家的特困供养,每年领12000多元的供养金,村上光伏产业还有分红。国家政策这么好,咱能干的还得自己干,活出点精气神。”鲁忠胜说。
前阵子,鲁忠泰半夜突发急病,谢来成接到电话后一骨碌爬起来,连夜开车把舅舅送到医院。“家里大到看病,小到买菜买药,都靠护理人跑前忙后。”鲁忠泰说。
“不定期上门走访,几乎月月都来”
临近晌午,鲁忠胜家里来了个“熟人”——关庄镇民政办主任田君丽。“精神头不错呀,鲁叔。”一见面,田君丽热情地打招呼。她边跟老人聊着天,边检查起屋里的电线走线。“夏天到了,回头你要把屋顶排查一下,漏了雨可不得了。”她对谢来成连连叮嘱。
“我们不定期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上门走访,几乎月月都来。”田君丽说,“除了对居住环境进行安全排查,还要看照料护理人的履责情况,比如个人卫生、饮食起居保障,再看看特殊需求有没有保障到位。”
谢来成告诉记者:“当照料护理人之前,我也常来舅舅家干活,但比较粗线条。现在民政部门对于照料护理人的职责有比较细致的规定,能指导我照顾老人更周到。”
田君丽介绍,每个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都有专属的照料护理人,由乡镇政府、村委会、特困对象和照料护理人签订四方协议。“我们按照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结果将照料费分为三档,依照区最低工资标准的10%、15%和25%给照料护理人发放。”
为了将这项制度落到实处,在市区县民政部门常态化督查的同时,铜川市还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定期对分散供养特困对象入户摸排。“对履行责任不到位的照料护理人,每年我们都会及时督促整改,拒不整改的就更换并重新签订协议。”田君丽说。
“照料护理人不光我一个,我还有帮手”
“照料护理人不光我一个,我还有帮手。”谢来成说,“前年起,村上成立了‘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有啥急难问题都可以反映,我这心里踏实得很。”
在鲁忠胜家门口,记者看到了醒目的“帮扶连心卡”。上面除了谢来成的手机号,还有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联系方式。
铜川市民政局救助核对服务中心主任冯雄文介绍,铜川市民政局在全市所有村、社区建立起“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实现72个社区、359个村网格化管理。通过经常性入户走访,第一时间报告困难家庭急需救助的急难事项。
说起将来,两位老人还有点纠结。原来,看到老人的腿脚不利索,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曾经来问过,老人是否愿意免费住进县里的敬老院。老人一方面怕给外甥添麻烦,一方面又不愿离开土生土长的乡村,着实为难了一阵子。
谢来成知道了老人的心思,赶紧为他们宽心:“只要你们住得踏实,我一定陪着你们!现在各种保障都挺好,每两周还有乡村医生上门给你俩检查身体,咱就踏踏实实住家里头!”
“好!就听咱外甥的!”鲁忠泰和鲁忠胜开心地笑了。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