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何晟 通讯员 何小华 惠银春

近日,由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主办的“面向长三角一体化的长期照护保障与服务论坛”在杭州举行。桐庐县医保局作为杭州市唯一代表地区,在该论坛上作交流发言,分享长期护理保险工作经验。

浙江桐庐县自2017年1月开始,在全省率先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41.21万医保参保人员同步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五年多来,该县因地制宜、因需出发、大胆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险实践之路,积累的经验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参考范式,让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同行队伍不断壮大。

该县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为试点工作稳健推进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

该县将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全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对象,通过多元筹资方式,建立参保个人、医保基金、财政1:1:1三方共担的筹资机制。此举不仅体现了公平,而且从长远来看,也利于做大基金规模,确保多层次可持续医疗保障体系行稳致远。

失能等级评定是确定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最关键的一环,是整个制度的入口和关键。该县组建了以康复科、骨科、内科、外科等多学科副高级医学专家为主体的失能等级评估团队,客观公正进行评估,评估全程视频录像,严把“入口关”。落实待遇保障的同时,该县常态化开展亲情护理技能培训和上门护理服务指导,2021年以来已累计举办29期亲情护理服务培训,做到保障与服务同步共享。“选择居家护理的,补助标准为540元/月;2019年7月起,机构护理补助标准从之前900元/月提高至1500元/月。”该县医保局政策法规科科长叶卫星说到。

为提高长期护理保险基金使用效率和经办服务工作效能,该县采用“政保合作”模式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工作高质量专业化运行。“我们围绕数字化改革导向,开发长期护理保险信息系统,构建集线上受理、数据统计、大屏展示、护理服务监督、稽核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数智长护’平台。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提升重度失能人员长期护理服务水平,为助力‘两个先行’提供更多的技术服务。”与该县开展政保合作的某商保公司负责人钱斐然讲到。

五年多来,该县累计受理失能评定申请7144人,完成失能评定6859人,符合重度失能5255人,累计发放长期护理保险待遇6468万元,长期护理保险普惠面不断扩大。

对失能人员而言,通过实行护理补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能人员家庭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入住养老机构护理的失能人员,全年最高可享受护理补助18000元,极大缓解了失能人员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等难题,也为他们送上了党和政府的关爱。该县江南镇珠山村75岁奚大伯说,“我身体不好很多年,女儿为了照顾我也耽误了工作,现在申请了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每个月有540元,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从养老机构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待遇补偿机制进一步向养老机构倾斜,一定程度上促使更多失能人员选择机构护理服务。该县桐诚医院吴院长表示,“现在入驻我院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老人已有60多人,老人们在享受优质养护待遇的同时,对我们养老机构的发展也起到了助推作用,这就体现了政策的经济社会正效应。”据统计,2017年,该县实施长期护理保险保险制度试点之初,定点民营养老机构仅有4家,至目前已发展至26家,养老床位数也已增长数倍,专业化规范化的护理队伍不断壮大。

在控费减负方面,通过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杠杆作用,将部分失能人员从医院引导到养老机构,有效遏制了部分医院“以医代养”的不正常现象,既提高了医院床位周转率和利用率、减轻参保人员经济负担,同时也有效降低医保基金支出水平,缓解了医保基金支付压力。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晓婷教授对桐庐县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进行了多年跟踪研究,其研究报告认为,该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医疗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有着直接影响,从总体看,长期护理保险每支出1元,医疗费用则下降3.8元。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试点长期护理保险,桐庐托起重度失能群体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