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智能机器人,我在家就能看病。还有卫生间那个防跌倒的、床头那个看起床的,简直是24小时保姆!”家住慈悲社社区的黄奶奶在体验过智能监护后,竖起了大拇指。
黄奶奶口中的这个“24小时保姆”,其实是鼓楼区华侨路街道以慈悲社社区27位重点老人为试点,联合专业养老机构推行的24小时智能监护系统,系统除了包含智能机器人外,还包含卫生间雷达防跌倒装置、床头红外感应装置等智能设备,通过紧急呼叫、跌倒报警、烟雾报警、生命体征监测,让老人在突发风险时及时预警到系统平台。

为解决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不便、家庭适老化设施缺失问题,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2016年11月,南京市民政局以入选首批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将特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作为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
2020年以来,省、市政府连续三年将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切实把实事办好,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连续三年出台文件,细化落实方案,明确改造对象、改造标准、改造项目和改造流程。
截至10月26日,全市今年已申请家庭适老化改造3979户,已完成2621户,预计11月底全面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
哪些老人可以申请适老化改造?
如何申请?
......
(滑动查看全部)
来源:南京民政、鼓楼微讯、南京发布
编辑:史红岩
【来源:南京晨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