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6月底,宁波市常住老年人达170.26万人。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善养,已成为每个家庭面临的现实困境。
很多老人需要专业的照护,但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去偏远的养老院,居家养老成了大部分老人的首选。为更好地服务老人,宁波市推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创新服务模式。老人不用离开熟悉的居住地,也大大减轻了子女的陪护压力。
在家门口“养老”
“儿子早上6点就来看过我了,每天来两三趟看我和老头。”84岁的许桂兰,现在和老伴住在东柳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小柏长者照护之家),60多岁的儿子就住在隔壁栋楼。
一年前,许桂兰因低血糖发作晕倒,被发现后已经昏迷不醒。家人再也不放心许桂兰一人在家,于是将她全托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我现在生活得很好,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照料起居,三餐更规律,比在家时还胖了。”
养老服务中心实时关注居住老人的身体状况,还提供就医、助餐、康健训练、理发沐浴等服务
东柳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位于鄞州区民安路中兴社区内。记者看到,这里有中医理疗室、康复训练大厅、活动大厅、餐厅、适老化的卫生间、助浴间、亲子阅读室、图书馆、乒乓球室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像许桂兰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他们身体尚可,不想离开熟悉的社区和人际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引入专业的养老机构,就近解决了他们的养老难题。
针对不同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我年纪大了,儿女工作很忙,聚少离多,但是在这里,有人和我一起唱歌、打牌、做手工,每天的生活都很丰富。”90岁的马凤丹开心地说。
高山海岛也能“享老”
因养老服务模式改变晚年生活的,不只是城市社区的老人。
“村里很多老人的子女都出去打工了,以后家门口终于有养老院了。”75岁的胡散云住在海拔350米的宁海县黄坛镇榧坑村,最近,他每天都会约上邻居去家门口的养老院服务中心活动。胡散云说,村里有150多个七八十岁的独居老人,他们的吃饭、康复都不愁了。
宁海强蛟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于去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农村居家养老的吃饭问题。“岁数大了,买菜做饭成了麻烦事,现在吃饭不用发愁,饭点到养老中心就行。”80岁的金崔丹对食堂的饭菜很满意。
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聘请第三方专业团队进行后期运营,为强蛟4000余名老人提供服务,中心内设有心理咨询室、活动室、书画室、康复中心、助浴室、食堂等,为满足广场舞老年群体的需要,还特设了整面玻璃墙的舞蹈房。
强蛟镇薛上岙村的为老综合体,面朝大海,景观一流。
记者了解到,宁波根据农村地域分布和经济条件、老人实际需求和老人数量,因村制宜,统筹建设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护理日间照料中心,发展形成日间照料、集中供养、家院互融、综合养老等多形式多层次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起便捷高效、多样可选、基本覆盖的20分钟农村养老服务圈。
截至目前,全市建有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2822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居家养老设施全覆盖。按照“床位跟着老人走、服务围着老人转”的要求,2018年起,我市在居家老年人比较集中的社区建设了63家嵌入式老年护理照料中心,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日夜托养、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
从今年起,我市还将利用3年时间在中心城区老年人高密度地段建设30个2000平方米以上、20张以上全托床位的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康养等8大应用场景,具备16项基础服务功能,帮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享受康养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