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镇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2.1万,约占街道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嘉定区典型的老龄化街镇。如何打造科学的养老服务体系,是摆在嘉定镇街道面前的重要命题。

近年来,嘉定镇街道致力于打造全覆盖、多选择的社区养老服务圈,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积极发展嵌入式、小规模、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逐步形成相对科学完善的养老服务网络,让老年人从“养老”进阶到“享老”。

让“舌尖上的养老”

成为一道“暖心菜”

9月30日中午,位于嘉定镇街道花园弄“我嘉·邻里中心”一楼的“我嘉餐厅”不时飘出阵阵饭菜香。花园弄“我嘉餐厅”分餐点由第三方餐饮公司承接运作,每周一至周五以桶饭和堂食蒸煮相结合的形式,为辖区居民提供一日三餐。每份套餐售价15元,有荤有素有水果,辖区60周岁以上老人还可享受政府补贴用餐,居民对餐厅的饭菜都很满意。

近年来,嘉定镇街道采取配送到点、集中用餐的方式,逐步形成2个中央厨房和9个社区分餐点的综合助餐模式,加速助餐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安心、便捷的用餐体验。老人在社区分餐点内打包“一份餐”,走回家中,吃到的饭菜还是热的。这种“一份餐”距离的社区养老服务圈,扩大了助餐政策的普惠面,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舌尖上的养老”。

从满足生活照料

到满足精神需求

从“养老”到“享老”,不仅要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更要提供精神慰藉,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嘉定镇街道老年学校每年春秋两季开设“尚学练祁·五彩大课堂”。今年的秋季班,约有150名老年学员报名参加线下课程,100多名老年学员报名线上课程。

在嘉定镇街道乐龄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日托老人的“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上午是入托、体检、做操、棋牌游戏,下午是唱歌、点心制作、花园种植等。日托养老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街道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日托照料、老年助餐、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娱活动等综合性服务。截至目前,嘉定镇街道辖区已有5家托老所,为近百位老人提供日托照料服务。

此外,嘉定镇街道还有百余个以睦邻点为载体的老年文体、志愿者群众团队。社区睦邻文化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在参与社区事务的过程中,重新发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

“智慧”赋能养老服务

从健康监测、一日三餐到日常照料,再到智能元件的日常守护,嘉定镇街道不断探索“智慧养老”,来不断满足老人们“未尽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家住桃园社区的蒋阿姨是“睦邻驿嘉”公众号的粉丝,自“睦邻驿嘉”上线“助老餐服务”功能,她就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蒋阿姨在手机上点一点,就在“睦邻驿嘉”公众号上完成了助老餐申请和费用结算,提交申请的第二天,她就享用到了热腾腾的饭菜。

其实,智能化应用场景已经深入到为老服务的方方面面。近日,嘉定镇街道为家住梅园社区的独居老人张阿婆免费安装了独立式烟感报警器。该报警器能够探测屋内烟雾浓度,一旦探测浓烟雾就会发出响亮的警报声,提醒老人屋内有险情。“我们老年人记忆力不好,有时灶上开着火转身就忘了,有了这个报警器安心多了。” 张阿婆说。

家住叶池社区的独居老人沈阿婆,最近家中则安装了一台“一键通”电话机。前不久,邻居发现她出现不适,就帮她拨通了“e嘉乐”。平台工作人员根据老人反映的情况联系120提供紧急救援,同时通知了老人亲属,老人得到及时救治。

智能化辅助设备可以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嘉定镇街道高昌路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镜像神经元康复系统成为了认知障碍患者的“小帮手”。对于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镜像神经康复系统可以提供言语、认知、肢体和吞咽等方面的内容,辅助患认知障碍的老人开展基础训练。

镜像神经元康复系统

从“养老”进阶到“享老”,嘉定镇街道正不断探索为老服务新路径。通过科技叠加赋能、人文情感关怀,以及软硬件配套设施的加持,着力构建有温度、有质感的宜居养老网络。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构建养老服务网络,嘉定镇让老年人从“养老”进阶到“享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