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进程考验着社会管理的精细度和社会治理的水平。“智慧”提取养老金、出门看病有导诊、社区适老化改造……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助老”新变化成为了老年人的专属福利,让老年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适老化服务,,助老人跨越就医“数字鸿沟”

“自从医院患者服务中心成立以后,看病方便多了,不用自己操心太多,志愿导医都会帮我们办好。”76岁的李大爷是来中山大学附属南昌医院就医的患者,他告诉记者,因为不太熟悉智能手机的操作,所以线上挂号都是医院患者服务中心的导医帮忙完成。

该院门诊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让老年人办理就医服务更便捷,医院服务大厅还提供诊疗、康复、护理、用药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免除老人上下奔波办理手续,并且设置全流程人工服务窗口,解决老年患者不会用智能手机的问题。老年人凭身份证、社保卡、截屏或打印的电子健康卡二维码即可就诊。

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为给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我市医疗机构不断优化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界面设计和服务功能,简化网上办理流程,为老年人提供语音引导、人工咨询等服务,同时为老年人保留并增加部分人工服务窗口,实现与自助设备相同的功能。我市医疗机构还安排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导医服务,在预检分诊、自助机、挂号窗口、缴费窗口、综合服务点、投诉受理中心等老年人就医容易发生不便的节点提供引导和必要的帮助。

多管齐下,力促实现“在家门口养老”

“开饭了,开饭了。”近日,在高新区麻丘镇高胡村颐养之家,七八位老人围坐一圈,一边吃饭一边悠闲地聊着家常,脸上的幸福和喜悦溢于言表。

高胡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独居老人日渐增多,其中部分老人年老体弱、自理能力欠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为满足高龄、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的用餐需求,解决他们“吃什么”“怎么吃”的难题,经过村“两委”干部的多方努力与精心筹备,高胡村成功建设颐养之家,给村里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现在咱们村里有了颐养之家,我们到饭点就能吃上热饭热菜,有荤有素,饭后还能和同龄人一起活动。吃得有营养,心情也好了。”文老伯高兴地说。

据了解,为给留守老人提供关爱服务,近年来,我市对5万余名留守老人开展日常探视、定期巡访、结对帮扶,帮助解决问题6800余个,提供志愿服务3万余次。同时,我市推广“四助五有”养老模式,建成颐养之家1159个,对颐养之家实施建设、运营补助,采取“政府补一点、老人出一点、社会捐一点”保障颐养之家持续运营。

此外,我市还开展了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制定了《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规范》,依托医养结合机构拓展上门服务,通过“一张家床、一份协议、一次改造、一年服务”,惠及1万余人。从硬件着手,对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完成改造1471户;从服务着手,把照护服务送到家,上门服务达48720次。

适老化改造,“软硬件”同步

“小同志,我想办理医保服务,要怎么操作啊?”近日,在南昌市医保服务中心大厅内的自助取号机旁,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咨询两名工作人员。了解到这名老人年龄已超过70岁,工作人员引导其来到“70周岁以上老人优先窗口”。

随着网上政务服务的普及,老年人成为线下办事的主要群体之一。医保部门的服务对象中,老年人占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除了老年人优先窗口外,我市还对政府服务“软硬件”同步进行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更便利的政务服务。

在市医保服务中心的入口处,不仅有醒目的无障碍志愿者爱心服务标识,轮椅、拐杖、老花镜、助听器、免费口罩、医药箱等工具也一应俱全;办事大厅内部,低位服务台、无障碍设施等设置贴心。

记者还了解到,我市推出了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无感化”新模式,通过大数据定期比对老年人乘车刷卡和医保统筹刷卡时的数据确定领取待遇人员的活动轨迹,在后台为其补充认证记录,从而完成领取养老金资格“无感化”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南昌市总退休人数645510人,实际通过医保统筹刷卡、洪城一卡通刷卡和三大通信运营商比对认证137687人,加上手机APP人脸识别和前往经办柜台等其他渠道,目前,南昌市认证成功率已达92.79%。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下一步我市还将继续探索更多更先进更有温度力度的好做法,积极推动适老化改革,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江西:“智慧”提取养老金适老化服务提升“银发族”幸福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