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结合实际,探索形成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移动养老和互助养老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机构养老——盘活资源,满足老有所养需求

聊城市经开区是典型的城乡融合型、产城融合型开发区,人口约20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13%。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迁入城区生活的农村老人及其子女对“养老院养老”较难接受,一直以来,养老机构入住率较低。

为改善上述问题,经开区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并深入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分析家庭结构、经济条件、文化风俗等特征,在满足特困人员养老需求的同时,制定出台《聊城开发区社会化开放式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意见》,促进由政府兜底保障养老向社会化适度普惠养老转变。该意见明确,辖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只要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均可参照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收取入住费用,有效满足老有所养需求。

这项改革措施既减轻了养老负担,实现了服务扩容,又有效盘活了闲置资源,受到群众认可。“住在这里很舒服,吃喝不愁,还有人聊天,很开心!”80岁的谢香玲老人表示,对入住养老院后的生活非常满意。

社区养老——多点布局,提供高品质服务

在城市社区,经开区按照“社区养老、多点布局”的理念,以养老服务设施集中清查整治为契机,科学规划,以日间照料中心为服务半径、以辖区老人需求为导向,打造“15分钟健康医养服务圈”。在农村社区,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打造了“助老大食堂”、幸福大舞台、休闲照护中心等7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先后与中康爱邻里、海吉亚医院、爱耳眼科医院、永衡康复医院等16家爱心企业签订了服务协议,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医养服务。

居家养老——智慧便捷,足不出户享受上门服务

根据“居家养老、一键供给”的理念,经开区投资近千万元,为辖区60周岁以上的分散供养特困老人、低保家庭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等七类老年人购买了“十助”(助餐、助医、助行、助洁、助浴、助购、助急、助乐、助法、助学)居家养老服务。

经开区还打造了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支撑,融合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务、档案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当老人需要服务时,通过APP一键呼叫,即可预约服务。后台24小时人工值守,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三个端口(呼叫中心、家庭端、医生端)同步收到报警信息;呼叫中心根据老人的需求,第一时间向其最近的服务驿站发出工单,服务人员即时上门服务。在平台终端,可看到每一个工单的详细信息,实时查看服务情况;当老人所在的查询位置和行动轨迹超出“预警围栏”或健康数据出现异常时,系统会自动预警,同时将老人的健康档案同步推送至定点医院,必要时由签约医生上门进行处理,较好地实现了“精度管理+温度服务”。

移动养老——动态护航,服务随时随地

秉持“老人在哪里,就把服务送到哪里”的理念,2020年12月,经开区成立“移动驿站”,组建了一支助老服务“轻骑兵”队伍,拓展服务范围,把服务随时随地送到老人身边。

“移动驿站”配备了5辆工作用车,根据季节性老人室外活动的特点,每天开展不少于6小时的巡逻服务。夏季“送清凉”,即送绿豆汤、西瓜等防暑降温食品;冬季“送温暖”,即送红糖水、茶水等暖心热饮。车内配有车载智慧服务终端,与中康爱邻里智慧医养服务平台同屏互联,数据共享,随时随地开展服务。这项工作虽然开展的时间不长,但效果良好,深受老年人欢迎。“大爷您好,这是我们的‘移动驿站’工作车,天凉了,来杯热茶暖暖身吧!”连日来,类似这样的暖心场景在该区主要街道路口经常上演。

爱心养老——激发动力,“时间银行”引导形成社会合力

“谢谢你们来家里看我,以后要常来呀!”近日,家住大胡小区的唐奶奶握着志愿者的手,笑容满面地说。当天,聊城经开区发展保障部等单位的党员志愿者来到唐奶奶家,为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床被、归置物品。暖心的服务让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今年以来,该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借助商业银行的理念,把时间和公益挂钩,筹办了“时间银行”项目。广大志愿者可以利用工作之余,为身边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志愿者服务期间,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对其工作量、工作成效进行记录,并以积分的形式存储起来,当志愿者或其父母以后需要帮助时(年龄达60周岁及以上),可将志愿服务所得积分兑换成免费的等时服务。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注册志愿者1200多人,各类服务活动有序开展。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山东:这儿的老年人幸福指数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