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加速到来,老年读者的群体也越来越庞大,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公共文化场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文化服务场所设立了“适老化”的形式,但对于设“老年人”专区,老人有不同意见。
11月17日上午10时左右,在位于青岛市图书馆一楼的中文期刊阅览室里,已经坐了二十多位老人,翻阅着、记录着……整个阅览室内鸦雀无声。
77岁的刘常松是这里的“常客”,不仅如此,老人的认真在这里也是出了名。记者看到,在一张写满各类报刊名称的纸上,老人每看完一张报纸就在纸上做上标记,“我天天都来这里,这儿的报纸杂志种类很多,我最喜欢参考消息、环球时报、养生类报纸,这些报纸我都要全部看完。
同样天天来的还有今年80岁的徐先生,从家步行10分钟、再乘坐公交车,老人基本上每天上午都会准时来到市图书馆阅读。“我几乎天天都过来,在这儿看看书报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徐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干了一辈子政工工作,过去最喜欢看的就是政治类书籍,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开始更多关注养生类书籍。“有用的东西我都记下来,回家有专门的本子再抄一遍,有时看入迷了都忘记吃午饭。”
据青岛市图书馆报刊部主任禄艳琼介绍,60岁以上老年读者是报刊部日常服务的重点,他们占据了接待读者的74%以上。从需求来看,老年读者对时事、人文历史、传奇文学、文摘类的期刊最为喜欢。“上岁数以后看那种厚厚的‘大部头’的兴趣小了很多,倒是更愿意浏览报纸杂志,都是最近发生的新鲜事,阅读起来也比较轻松”,一位老年读者说。
适老化,智享阅读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提升公共文化适老化服务,保障老年人基本文化权益,不管是图书馆还是新华书店,都推出了不少适合老年人阅读的服务举措。
在青岛市图书馆,为解决老年人微信预约入馆的困难,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不用预约,直接出示身份证就可;大厅内设置志愿者服务站,馆员和志愿者开展流动服务,为老年读者运用智能设备提供帮扶;今年年初,图书馆在网站上推出“三分钟get小技能”活动,通过小视频教授不会使用手机的老年人,告诉他们如何关注借阅信息、如何查阅文献等等,深受老年人喜爱。在市北区图书馆,针对老年读者的文化需求,定期开展读书会、文学沙龙等;每年都会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急救措施,应对老年人突发状况。而新华书店,不仅在服务台配备老花镜、药品、针线等工具,对老年读者还实行买书9.3折优惠。
市北区图书馆馆长纪君尚表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经有了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必须真切回应老龄化社会老人群体的现实诉求,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创新性文化服务保障。
观点争锋:“老年专区”意见不一
记者了解到,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设立了老年专区,不仅配备放大镜、扩视仪等适老化阅读设施,还将老人偏好的报纸期刊集中放置、方便取阅。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老年读者对设立阅读专区的意见并不统一。
“如果有老年人阅读区域,最好不过了。”11月16日下午,在位于燕儿岛路上的新华书店内,70岁的朱先生拿着选好的人物传记满载而归。朱先生说,自己年轻时就喜欢看书,但却没有那么多闲杂时间,现在退休了想补充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将来对孩子有指导作用。“我以前常去图书馆,现在远了不方便了,就常来书城,每次选书都能花上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如果能为老年人专门开辟一块阅读区域,我觉得来看书的老年人会更多。”
“设立老年专区不是太有必要,老年人本身就需要融入社会,融入人群,老年人就是要多和年轻人接触。”一位读者的说法代表了不少老年人的心声。对于这一说法,禄艳琼也表示了赞同,“从我们日常接触老年人来说,大部分老人不太希望工作人员对他们区别对待,他们的心态还是相当年轻,希望融入社会中去。”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公共文化服务“适老化”做的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