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究竟是一门怎样的生意?沉寂多年,少有人问津的国内老年护理赛道,似乎即将迎来一条外来“鲶鱼”。

近日,日本上市教培巨头倍乐生发布了2020财年上半年财务报告。除了例行宣告财务数据外,倍乐生还提及了此前《2021-2025财年中期计划》中的扩张战略——利用在日本国内护理服务领域打下的基础,在海外开展相关业务,且第一站就将设在中国市场。

在国内,人口老龄化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当数以亿计的中年群体逐渐步入老年,他们对健康养老、文娱社交的需求愈发迫切,基于此衍生出的“银发经济”赛道前景将无比广阔。当下,国内已有不少玩家选择进入其中探索,更有像倍乐生这样的外来客虎视眈眈,在日趋火热、竞争者众多的银发经济赛道上,谁能笑到最后,夺得头部宝座还是个未知数。

图片来自Canva可画

倍乐生,披着早教“马甲”的隐形养老巨头

本次扬言要进军中国老年护理市场的倍乐生,其赖以起家的业务却与老年群体完全无关。

将时间拨回到1955年,那时,日本富士出版有限公司刚因为现金流断裂而宣告破产,而在它的废墟中,诞生了一家名为福武书店的新公司,由此才延伸出了今日的倍乐生。

发家之初,倍乐生继承了前身的出版业务传统,以出版初中教辅材料、口袋书等内容维持经营。进入六十年代后,它又借着日本大学升学竞争加剧的潮流,推出高中模拟考试服务,并通过大量地推团队实现了业务迅速扩张。1969年,倍乐生还推出了针对高中生的函授课程。

不过,由于教育政策改变等因素,升学红利期在日本教培界持续的时间并不长。1972年后,倍乐生旗下多款初高中教育产品相继在市场遇冷,导致它不得不再次开启转型之旅。

吃过K12业务过度依赖教育政策的亏后,倍乐生转变思路,将目标放在了年龄段更广的群体身上,例如学前教育和老年服务——前者是它如今的业绩支柱,而后者不仅是它的第二增长曲线,更是它信心满满计划进军中国市场的关键所在。

倍乐生在老年服务赛道上发力的时间点要更晚一些。2000年在东交所上市后,它建立了自己的护理公司,并在不久后收购老年人上门护理服务企业Shinkoukai。此后,倍乐生又将旗下相关业务整合为Benesse Style Care,集中发力养老业务。

在日本,老龄化、少子化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正因如此,倍乐生的养老服务之路走得很顺利。根据近日倍乐生发布的财报来看,其2021年上半年营收达到2174亿日元,而“养老护理和儿童保育”这项收入就占到了它总营收的29.1%,仅次于其支柱业务;增长方面,本次倍乐生也只有日本国内学前业务和养老护理收入维持着增长,其他收入则呈现下降状态。

图片来自Yandex

在这种情况下,倍乐生自然会很乐意将它的第二增长曲线业务探入中国,以寻求宝贵的增量。同时,中国市场老年群体需求日趋凸显的现状也吸引着它前来分食蛋糕。

中国养老市场:10万亿规模的诱人蓝海

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在各种统计数据中已经展现的淋漓尽致。

从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国内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91亿人,占比13.5%,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按照《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数据,到2030年,国内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将达到25%,2050年,这个数字会进一步升高至35%。

不断增长的老龄人口催生了无数消费需求,康养方面的需求尤甚。另据艾媒咨询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截至2019年已达到6.91万亿元之多。分析师预计,在多方需求的驱动下,这一市场未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2年,其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

作为与养老产业有着强关联的行业,国内地产、保险巨头们是第一批盯上养老产业蛋糕的选手,典型的例如万科、保利、泰康、合众等企业。纵观其商业模式,多以与社区、旅游景区、商业地产、医疗设施结合,进而提供养老产品、医疗照护服务,以及增建养老设施为主。

另一方面,除了本文提及的倍乐生之外,其他海外相关企业也在近些年紧锣密鼓地布局中国市场。从AgeLifePro提供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去年年底,已有至少11个国家的40家公司宣布进军中国养老市场,已建成项目达到44个,遍布全国17个省份。

这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澳洲最大的老年生活社区运营商联实(Lendlease),其登陆中国市场首个项目选在了上海青浦,并已于去年年底正式开始对外售卖;此外,来自荷兰的博组客(Buurtzorg)公司也在去年密集布局多个项目,还与国内地产公司合景泰富达成合作,意图与其共同开发粤港澳大湾区社区护理服务市场。

图片来自Yandex

虽然在正式布局上有所落后,但倍乐生对中国养老市场也并非一无所知。早在2019年底,它就曾以技术输出的方式与越秀养老公司、广州市职业能力培训指导中心达成合作,在当地养老护理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推行结合中日特色的养老服务理念和技术。

与中国企业合作的经历能够带给倍乐生一定优势,不过,这些优势能有几分转化为实际经营成果,乃至于帮助其占领行业头部宝座,仍要打一个不小的问号——毕竟,中国养老产业面临的挑战并不是靠合作就能简单解决的。

外资养老巨头如何在华占据一席之地?

首先是消费者所产生的问题——因国情不同,国内老年群体对养老机构的看法也并不一致。

当下,大多数老人还停留在“进养老机构=住院”的思维模式下,对这一业态持排斥态度。再加上国内老年群体多奉行简朴观念,以家庭为重,也有着自己多年建立起的社交圈,比起昂贵又陌生的养老院,他们更乐意与子孙辈、朋友待在一起。这一系列因素,导致很多老人只有在无法照顾自己,身边又无人可交心的情况下,才选择入住养老机构。

“如今住在养老院里的人,仍然还是先富起来的那一批,而不是橄榄球最中间的那一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北京万科养老管理公司总经理张银如此评价养老行业现状。“这个市场的真正成熟,还是要以客群的成长为主要标志。”

在供给端,问题则更为明显。

目前来看,国内养老产业主力选手仍然以地产、保险企业为主,缺乏行业细分领域的专业公司,例如财务运营管理公司、老年器械公司、老年特殊照护服务供应商等。

图片来自Canva可画

此外,养老行业的客户需求样式和程度均不同,对服务业者素质的要求很高,但行业内的现状却是——多数从业人员从事专业性较低的工作,掌握高阶护理知识的人才属于少数,再加上养老行业薪资水平普遍难以与繁重的工作内容形成正比,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自然较小。

供应链与人才的匮乏,导致行业难以落实统一的定价标准和服务标准。即便是像万科、泰康这类巨头,在做养老生意时也要担心行业痛点带来的风险,而外资企业在人生地不熟的中国市场更需谨慎前行,如若不然,退出竞争或许是它们最终的归宿,去年4月被中大金石并购的纯美资企业雍柏荟老年护养(杭州)有限公司就是个典型例子。

当然,行业是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做出变化的。在如今这个科技当道的时代,新技术逐渐成为国内选手和新玩家发力的关键。既有博斯腾科技、联达时代、新松机器人这类致力于从硬件产品展开突破的初创企业,也有伊康广济、悦享数字等专注大数据系统的选手。

可以想见,随着时间推移,将会有更多新玩家加入到养老行业中来,能否抓住机会,以投资、合作的方式搭上科技快车,或许是外资巨头们在中国养老市场站住一席之地的关键之所在。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被外资巨头们盯上的中国养老市场,真有那么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