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位于全国省区前列。近日发布的浙江省2020年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显示,按户籍人口统计,截至2020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87.52万人,占总人口的23.43%。
“我省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正成为老年人的首选。”浙江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讲师卢子敏表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让老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享受晚年生活。
“社区+物业”:注入城市养老新活力
“今天回去得多练几张字,还是写得不好。”王文武家住杭州市西湖区蒋村街道,因为爱好书法,他常常到家附近的椿龄荟——蒋村长者服务中心上书法课。王文武说,课程很实用,老师也很专业,关键是离家近,过来参加活动很方便。
王文武享受的是一种“社区+物业+养老服务”的城市新型养老模式,老人居家可享受物业企业和社区共同提供的养老服务。
椿龄荟——蒋村长者服务中心正是在这一模式下建立起来的。居住在辖区范围内的老人,除了享受社区和物业企业提供的日常服务,还能在服务中心获得更为多样化的学院式养老服务。据了解,中心与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同开展“学院式养老的理念与实践”课题研究,根据老年人身心特点,确立通过“颐、乐、学、为”四个方面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物业企业的加入,不仅使老年人身边的服务变得更为丰富,服务外沿也得到拓展。比如企业租下几十亩地建立农场,老人每年支出不多的一笔费用,就能拥有15平方米左右的小天地,种上自己喜欢的农作物。周奶奶就因此开启了向往的田园生活。她说,每次来农场,远离城市喧嚣,体验田园乐趣,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卢子敏表示,物业服务企业作为居家老年人接触最密切,也是最熟悉的服务提供者之一,具有先天优势。物业服务企业不仅能及时掌握业主需求,更拥有丰富的社区服务资源和专业化服务团队。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中,“物业+养老”或将发展成为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互助式服务:丰富农村养老新形式
对于农村养老,《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鼓励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为依托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
在我省,关于互助式养老已有不少探索。
“温州南部地区多为山区县,受地势、人口、资金等方面的影响,养老问题较为突出。对此,我们因地制宜,采取了互助式养老服务模式。”苍南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张扬说。
近日,在苍南县桥墩镇官南村许爷爷家门口,出现了一张特别的二维码。他通过扫码“下单”了理发服务,第二天便有老年志愿者上门进行服务。
“以前理个发,要坐车20多分钟到镇里。现在在家点点手机,服务就送上门了,真的很方便。”许爷爷说。
这是苍南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供的互助养老服务,这样一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正逐步走进苍南县独居老人家中。
据了解,苍南县“互助式养老”模式通过构建“1+4+30”体系实施。“1+4+30”是指建立1家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30个长者日间照料服务点。
具体服务举措包括有推进“芳邻助老”关爱探访行动。按照1名妇联“芳姐”结对1名或多名农村留守老人的“1+X”模式,每月至少开展4次上门探访服务。“芳姐”们通过了解老年人生活和健康状况,将困难和问题及时上报,并帮助解决。
同时,通过聚集全县党政部门、企业和社会爱心力量,开展“红色助老”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内容包括健康义诊、普法宣教、康复理疗、家电检修、文化培训等,在营造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良好氛围同时,切实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
此外,苍南还通过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对互助式服务实现时实监管,不断以新技术、新手段丰富互助式养老服务内容。
张扬说,互助式养老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小带大”,通过以低龄健康老人为主的志愿者、党员等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实现以老帮老、以老扶老,让互助养老得到良性循环。同时,在面对资金、人员不足等问题时,可以以较小的投入实现更好的服务,缓解农村养老困境。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创新养老服务城市乡村两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