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今天的时评,我们一起聊一聊关于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话题。

盼居家适老化改造再提速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给出很多积极性措施,其中一个就是进行适老化改造。《意见》提到,将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筹推进。通过线上线下完善各种公共设施,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迈入老龄社会的中国,养老关系到国计民生。

居家适老化改造是适老化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比2010年上升了5.44个百分点。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激发老龄社会活力,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课题”。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按照“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的养老格局,未来居家养老的老人对于适老化产品的需求将会大幅提升。相对于公共领域的完善设施,居家适老化改造稍显不足。我们的城市中,很多公园、商场、公共卫生间都设置了无障碍通道,而居民生活的小区却存在入门难的情况,有的老旧小区门前台阶重重,有的小区电梯狭窄无法放进担架,这些对老年人不友好的小区并不在少数。生活中的小细节,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磕绊,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根据测算,我国每年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其中约一半发生在家中。由此可见,无论是面临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还是出于对老年群体的安全考虑,居家适老化改造势在必行。

其实,居家适老化改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随着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完善,一些地方已经进行了积极尝试。在湖北省,居民可以获得3000元的改造基金,包括床前加装护栏、修建可移式坡道等,为老人提供“一户一策”的个性化服务;在山东省,适老化改造不再局限于基础设施,还提供包括助餐、助医、助洁、全天监护等居家养老服务。政府通过优惠补贴、技术升级等政策,将专业的养老设施、标准化服务搬进老人家中,化解了“养老难、养老贵”的困局,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安心、更有尊严。

居家适老化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对政府来说,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对社会力量来说,要承担起企业和社会团体应尽的社会责任感,用爱和责任消除老年人身边的“障碍”“棱角”;对家人来说,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爱和理解,用心、用情关注老年人生活,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保障。家家有老人,人人会变老。居家适老化改造不仅是造福老年人,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让社会与家庭共同发力,从点到面,由内而外,为老年人打造一个既舒服又安心的家。

在老有所为中绽放芳华

11月28日下午,安阳古城传统文化讲习所组织第四次公益游走活动,近40位古城文化爱好者齐聚西大街,聆听了古城专家齐瑞申老师的精彩讲解。年逾古稀的齐瑞申老人退休后一直致力于安阳传统文化的弘扬,多次进行公益课堂的演讲,对安阳历史文化的传播发挥着银发一族的力量。

古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现在,在我们身边,七八十岁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百岁老人也很常见。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不仅要能老有所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能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年人老有所为,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虽然身体状况不如年轻人,但他们有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验,一些老年人还具有高超的技能,在处理问题时有独到的见解,这些都为老年人发挥余热提供了支撑。在江苏泰州,平均年龄84岁的“五老”志愿宣讲团进行政策宣讲、调解邻里矛盾、收集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料编纂成书,他们用所学所能奉献社会。由此看出,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不仅能发挥重大作用,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过更有意义的晚年生活。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拓展更大的空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把老年教育融入老年人生活场景,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亭社区,老年人可以在社区课堂学习京剧、音乐、诗词、民族舞等。这所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从最初的10多个班发展到现在40多个班2000多名学员,成为老年人的精神家园。老年人学习新的技能后,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引导老年人以志愿服务形式积极参与文化教育、基层民主监督、移风易俗、民事调解等活动。另外,要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的作用,引导他们到学校、企业、社区等开展教育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让他们展现银发人生最美的境界。

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精彩人生,老年人积极融入社会活动,继续发挥余热,一样可以绽放芳华。

深挖“银发经济”需求

如今,围绕老年群体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施与服务走进家庭。线上点单提供养老服务、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在技术赋能下,老年群体可以更好地享受智能生活。

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至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增长至33%。前段时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要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加强规划引导和发展适老产业。可以预见,“银发经济”蕴含着巨大空间。然而,就目前的一些适老化设施或智能产品来看,并不太符合老年人。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在未来更好地挖掘市场,值得我们思考。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日渐丰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仅网购生活用品、用聊天软件沟通,而且学拍短视频、关心各类金融理财与保险等。只有深挖老年群体的需求,满足他们对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才能更好地发展“银发经济”。相关企业应围绕银发人群的兴趣及爱好研发产品,全面抓住“银发经济”的市场红利。

发展“银发经济”应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为老年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精细化的服务。曾经有一位老人设计了一款智能轮椅,除具备一般轮椅的功能外,还增设了后电力助起杆、紧急遮阳避雨架,设置了上坡与下坡辅助系统与恒定的出行速度,深受欢迎。这提示我们今后在设计研发产品时一定要从使用对象的需求出发,尤其是一些家庭氧疗、家用血糖仪等产品,要在私人定制方面精打细磨,让服务更细致、更贴心。

此外,发展“银发经济”适老化是前提。有关企业应在重视智能化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使用对象的特性,让产品易学易用,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企业不妨多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了解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如在产品上添加醒目易懂的提示、不同颜色的标志或语音提示功能等,找到智能化与适老化的契合点,如此才能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实现双赢。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积极应对老龄化让老年人幸福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