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是针对我国现在即将进入加速老龄化的回答,底气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

11月30日,在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主办的“学习《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意见》专家研讨会”上,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邬沧萍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时指出:“有底气才能接地气,《意见》的接地气,集中表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应对策略。”

底气源于何处?

“底气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应对现在2.64亿老年人口的‘前奏曲’,以及今后每年1000多万的增速。”邬沧萍表示,“《意见》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征,比如鼓励成年子女与居家老年父母就近居住,过去只是在学术界谈,现在能落实到中央文件里,证明中国策略有底气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我们现在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老年人的增加,老龄化的程度,跟富裕程度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最贫困的地方、解决不了温饱问题的地方,怎么去供养大量老年人。”

邬沧萍指出,我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人民生活福祉越来越高,老年人寿命越来越长,而且通过努力,我们很快能实现老年人既长寿又健康。《意见》很多指标提出全覆盖,就是有实力从“纸面上”走进“现实中”,实现政策落实到基层,服务于老年群体。

地气接在哪里?

《意见》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从集体主义着眼,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表现。

“《意见》一方面对老有所为提出了实质性措施,倡导老年人自身拥有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从中央层面提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为老年人创造必要的社会基础、服务体系和宜居环境,是集体主义视角下的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邬沧萍指出,《意见》接地气体现在政策的时代意义上。“从2000年以来,政策随着发展不断变化,正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体现。现在对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老年人社会参与和老龄工作保障的新规定新突破,包括倡导社会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保障了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富裕福祉,体现的是新时代新形势下老龄工作的新要求新内容。”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邬沧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方案的底气和地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