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4000万失能老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送往机构养老就成了最好的选择。而另外一个数字是,现有养老护理员仅50多万,存在着巨大的缺口。
在养老院里,护理员们守护着老人最后一程,也看到了自己的人生。
护理老人的,也是老人
68岁的董云富个头不高,两鬓已花白。
在四川成都的天佑颐养居养老服务中心,他同时照顾着四名失去自理能力老人。
早晨,帮助老人起床,换尿不湿、擦身、穿衣,将老人抱上轮椅;
夜里,给老人洗澡,帮老人翻身,带他们上厕所;还有洗衣服、打扫房间、换洗床单被褥等等。
最忙碌的时刻通常是饭点。他要为老人端来餐食,对于进食困难的老人,要用刀事先把菜切碎,拌到饭里,有时甚至要将饭菜用搅拌机打成糊状,再给老人喂食。
尽管每层楼会有人值夜,但通常来说,董云富会在夜里起来三次,看看老人有没有异常。
董云富68岁了,照顾老人发力时,他额头上的皱纹抖动起来,嘴里喘着粗气。
对于年龄大的养老护理员来说,这不是一份轻松的活。
董云富正在对老人进行护理。新京报记者 徐杨 摄
这个服务中心目前共有七名养老护理员,平均每名护理员都要照看四位全护理老人。而护理员中至少有四个年龄已在60岁以上。董云富年纪最大,已经68岁。
他为什么来做养老护理员?
董云富说,在养老院工作,和老人们吃住在一起,饮食、生活习惯都很符合,“我们虽然钱少一点,自己也当有一半在养老。”
五六千的月薪,没人干
不止在成都,养老机构护理员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即使在经济水平较高的深圳,养老机构也常常面临招工困难。在深圳,养老护理员一个月的薪资平均有五六千元。但是只要随便进一个电子厂,每个月能拿到七八千元。只要年龄允许,人们都更愿意进电子厂打工。
留不住人,怎么办?
人社部公布的第三季度全国“最缺工”100个职工排行中,养老护理员排在第19位。不仅如此,这支队伍的职业流动性也偏高。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那么怎么才能让养老护理员“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呢?
我们来看看几家养老机构的创新做法。
1.多劳多得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养老行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机构不但要保证员工工资的正常发放,还要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为坚守一线的养老护理员发放加班费,多劳多得。
另外,特别关注一线养老护理员工的福利待遇,比如给员工过集体生日,组织各种活动,让他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机构给年轻人安排的休息时间也比较充裕,不会让他们太累。
2.“吐槽”大会为员工疏导情绪
院里领导不参与“吐槽”,而是由专业的社工来主持、引导,参加“吐槽”的全部来自于护理一线,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发泄个人情绪的途径。
3.给予护理员足够的尊重
给护理员足够的尊重,这点在驿站内的就餐顺序中就可见一斑。驿站内就餐老人为第一顺位,老人全部就餐完毕后是护理员就餐,这时候站长、经理来看护老人,护理员就餐完毕才是站长和管理层就餐。
4.构建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有200多所院校开设了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多地也出台了养老护理人才优惠政策。例如河南省确定17个省级养老护理员培养培训基地,实施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明确提出要对养老护理员人群落实相应的入职补贴,培训补贴,工龄补贴,给予一些住房保障,在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待遇。
北京市对不同职业技能等级的护理员给予每人每月500元到1500元不等的岗位奖励津贴。对于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则给予4万到6万元的入职奖励。
如何有尊严地老去?
我们开篇提到的董云富老人说,自己在养老院做护理员,就是考虑攒一笔钱,准备等到七十岁退休,住养老院,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在他身边,已经有认识的老龄护理员达成“目标”,顺利退休、住上了养老院。
然而在我们国家,“在家养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即使有一部分人愿意住养老院,前提也是自己已经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成为一个废人了,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大家对养老院很排斥的,不到万不得已就不去。
那么,如果我们居家养老不理想,又该如何有尊严地老去?
来源:《东方时空》、央视财经、新京报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