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8.7%。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然成为当下一个不容忽视且亟须有效化解的重要课题。
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意见将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提出要求及一揽子举措。这无疑是指导新时代老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工作政策落地见效,意味着相关部门要通过前置思考、科学引领,消弭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把人口老龄化增加给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及时化解为动力。
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托底。“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城乡不均、政出多门、资金运行效率低等现实问题仍亟待解决。因此,需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全国社保基金运营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稳步扩大基金规模。
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提升全面养老信心。一方面,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引导养老企业规范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在养老领域广泛应用,鼓励发展使用智慧养老设备,通过科技创新及产品服务供给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助推养老模式更新,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家庭养老这一基础不动摇,通过宣传法律法规、倡导文明新风、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等形式,进一步确立子女的赡养责任和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基础保障,明确法律赋予的义务,弘扬孝亲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消除就业歧视,保障低龄老人灵活就业。“七普”数据显示,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优势,往往身体好状态佳,对社会进步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但职场上普遍存在对低龄老人再就业的歧视,导致“超龄”打工人面临重重隐性阻碍。要坚决纠正就业歧视行为,大力保障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超龄”人群再就业权益,鼓励低龄老人灵活就业,引导企业为返聘职工提供优厚福利,对相应企业实行减税降费,督促企业及时签订劳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新时代老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前置思考、系统谋划,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因地制宜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尽快破解老年人在社会保障、养老、就业等民生问题上的“急难愁盼”,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破解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还需前置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