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是一项市场规模巨大、利益平衡复杂、参与主体多元、规范标准明确的系统性工程。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强化政策供给的整体性和精准性,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适老化改造道路。

重视老人需求,做到适老化改造“心理无障碍”。要推动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关键是提升整个社会对适老化改造的思想认识,实现适老化改造特别是居家适老化改造“心理无障碍”。要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引导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政策与价值,转变老人、子女和社会对居家适老化改造的认知;同时,要通过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载体,打造居家适老化改造样板房,强化直观感受,转变老人的传统观念,让老人逐步形成“为养老服务埋单”、子女更加关注父母居家养老环境的社会意识,提升适老化改造的家庭主观能动性。

统筹各方资源,激活适老化改造的多元力量。积极发挥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中的政府主导作用,有效整合民政、财政、卫生健康和残联等部门政策,促进信息互通互享,统筹各类资源,有效推动适老化改造。充分发挥市场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中的决定性作用,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形成老人、子女、银行保险公司等利益相关方以及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适老化改造,如上海“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老人自付一点”资金分担机制的“江阴街72号”模式,再如北京推行公共区域健身器材的适老化改造由体彩公益金全额支持;鼓励装修装饰、家政服务、物业等相关领域企业主体拓展适老化改造业务,形成多元主体责任共担和适老化改造人人参与的局面,如江苏常熟某物业公司推行“物业+养老”服务,内容除物业外还包括送菜、家政、护理和适老化改造。

平衡主体利益,因地制宜推动适老化改造。家庭适老化改造主体单一,推进落实相对单纯,老旧小区住宅公共区域和社区环境的适老化改造,各地则要因地制宜,依据经济收入水平、社会文化习俗、生活偏好等差异,推动形成符合国家要求和体现地方特色的适老化改造法规和规范,平衡好参与适老化改造各方利益。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推进适老化改造应该因地制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