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实施养老驿站服务规范,加快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在全市开展养老助餐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在中心城区建设2000张家庭照护床位,在农村地区示范建设20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完善就近精准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服务品质。

出门遛个弯儿,顺便就能在驿站解决一顿饭;在家足不出户,服务也能按需要定制化提供。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养老服务驿站、养老助餐点等建设,在今年的市直部门党组(党委)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上多次被提及。

伴随着养老助餐服务不断升级,适老化改造逐步推广,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日益增加,越来越多老年人享受到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养老助餐点:推出“父母食堂”覆盖一日三餐

“午餐:木耳炒鸡蛋、蒜蓉莜麦菜、平菇炒肉片、海带红烧肉,加餐:酱猪蹄、猪肉茴香包子、小白菜香菇包子、雪菜肉末团子、蒸玉米红薯南瓜……”中午11点多,西城区太仆寺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热闹起来,门口的小黑板上列有当天的菜单。

“三四个菜足够我和老伴儿俩人吃。”69岁的王颖是这里的常客,最近两三个月基本每天都来,“省下来的时间能干好多事儿。”

“我要两荤两素。”家住附近的杨阿姨来到“父母食堂专用取餐通道”,将保温袋里的饭盒递给工作人员,“我在‘饿了么’上面付过钱了,补贴完只要20元,特实惠。”

在杨阿姨家中,还有92岁的老母亲等着一起进餐。“我妈前段时间骨折,需要人照顾,正发愁没时间做饭呢,刚好听说这边可以订餐,口味也清淡,适合老年人。从手机上下单以后,过来直接取了带回去就行。”

今年上半年,西城区养老助餐数字化试点项目正式上线,太仆寺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成为首批试点驿站之一。10月9日至12月8日,西城区又组织开展“父母食堂”老年助餐试点推介活动。“只要在‘饿了么’App上打开‘长辈模式’,就可以在首页看到‘父母食堂’,完成注册后,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在线点餐每人每天可以获得5元的就餐补贴。”据太仆寺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负责人李艳英介绍,老人选择驿站在线点餐后,工作人员会根据老人的需要将饭菜打好,送到专用取餐通道,减少排队等候时间。

“我们还建了微信群,每天早上都把菜单发过去,供大家参考。老人在用餐方面有任何建议或想法,也可以随时在里面提,工作人员会及时收集反馈。”李艳英谈到,今年9月起,驿站在原有的午餐和晚餐基础上又特意增加早餐供应,“早餐其实既辛苦又不赚钱,但我们还是坚持做,目的就是希望能更好地满足老人在助餐便利性、丰富性方面的高品质服务需求。”

适老化改造:辅具“雪中送炭”配前先做评估

对于家住朝阳区松榆东里的老人赵淑芳来说,家庭的适老化改造与助餐一样是刚需。

“我妈今年已经89岁,膝关节严重变形,再加上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平时连起身都很困难,几乎走不了路。”提起母亲的身体状况,女儿王慧君满脸愁容,“过去也不懂,只能将就着来。去医院的话,就用那个买菜的小推车,勉强坐在上面,我们推着特别费力,老人坐着也不安全。”

今年初,正当王慧君犹豫着要不要给母亲换个出行工具时,来自长友养老服务集团的工作人员给她打来电话。“原来是因为我妈之前在社区登记过失能老人的信息,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适老化改造补贴,供应方会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配备合适的辅具。”

考虑到母亲行动不便,王慧君与工作人员沟通后,选择了一辆可折叠轮椅。“推起来轻便多了,老人坐着也舒服,不管是到外面看病还是吃饭,都能用得上,真是雪中送炭。”更让她惊喜的是,跟随轮椅一同送来的还有防滑拐杖,“下面有四脚抓地,明显比之前一根独棍那种要稳当。”

在女儿的搀扶下,赵淑芳拄着拐杖从椅子上慢慢站起身来。“有了它,就能用上力了,到哪儿都离不开。”看到母亲用得顺手,王慧君满心欣慰,“看来经过专业设计的辅具还是更符合老人的需要,可以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

负责辅具适配的工作人员王舒告诉记者,家庭适老化改造其实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前期需要跟家属预约,上门对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了解老人的认知状态等,再结合老人的自身意愿和家属的照顾需求,多方考量后选出适合的辅具。”王舒谈到,不少失能老人家庭还会选择配备护理床,“老人吃饭的时候,可以把床的上半部分摇起来,这样既能方便家属进行护理,又能减少对老人皮肤的摩擦。”

“家庭养老院”:居家“两全其美”自选服务项目

在驼房营南里,83岁的刘景芝老人享受到的不只是床的改造,还有一项项贴心的照护服务。

“我母亲之前在酒仙桥乐居养老公寓住过一段时间,那边的护理人员都很热情,照顾得也非常到位,但她还是总想家,后来就又接回来。”由于老人有脑梗后遗症,半边身子用不上力气,刘会丽护理起来经常力不从心,“就拿翻身来说,还真是个技术活,我们没有这方面经验,每次都特费劲。”

今年9月,刘会丽得知母亲可以签约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由酒仙桥乐居养老公寓提供服务,顿时感觉看到了希望。

“现在床上安装有传感器,服务人员、老人和家属都可以随时查看老人的心率、呼吸等数据,便于及时发现异常。”刘会丽发现,除了后台监测以外,还有多项定制化服务可供选择,“比如理发和修脚,这些都是免费的,有专业人员过来,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工作人员在后台监测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数据。

在刘会丽看来,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既满足了老人居家养老的心理需求,又弥补了家属照护的能力不足,可谓“两全其美”,相当于“家庭养老院”。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们会根据响应级别灵活调整服务方式。”酒仙桥乐居养老公寓院长高英姿表示,在不能入户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会通过电话或微信等非接触式服务,随时与老人和家属保持沟通,提供精神关怀和远程指导。等到恢复上门以后,还能根据老人的需要,提供泡脚、助浴等服务,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分担家属的照护压力。

“机构养老床位毕竟有限,大多数老人还是会选择居家养老。”高英姿谈到,推广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可以扩大养老服务的受益人群,真正实现把养老床位从机构延伸到家里。“除了直接为老人服务以外,我们还会给家属或保姆提供指导和帮助,比如,让他们了解怎样与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相处,如何降低老人在家中的风险发生率,从而为居家养老保驾护航。”

期盼:“能有配送服务就更好了”

截至10月底,北京市提前完成养老助餐点1000家的年度任务,包括发挥自身资源为周边固定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单位内部食堂、老年餐桌以及面向社会提供养老助餐服务的社会餐饮企业等4类,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暖心饭”。

“如果能有配送服务,那就更好了。”85岁的刘大爷因为腿脚不好,平时很少出门。对他来说,即便是去离家不到一公里的养老驿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尽管已经有部分驿站可以提供送餐上门的服务,但仍有不少驿站因人手不足等原因暂时无法实现。

“在适老化改造过程中,不仅需要为老人家里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还有必要通过一定的培训和辅导,让家属正确认识辅具,掌握使用技能。”一名从事家庭适老化改造的工作人员提出,改造非一日之功,后续还应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使用效果及时加以评估,进行动态调整,满足不同阶段的需要。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北京养老助餐服务不断升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