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厦门经济特区老年人权益保障规定》正式施行,作为一座尊老爱老的城市,厦门通过这样一部地方法规将多年老龄工作的经验成果集中体现,更好地促进厦门经济特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和“爱心厦门”建设。伴随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厦门老年群体在共享特区发展成果的同时,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浓浓的爱。
市老年基金会成立近30年来,跟随特区发展脚步,根据老年群体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方向,成为厦门老年群体的贴心人。市老年基金会会长李建福说,《规定》为老年基金会服务老年群体指明了新的工作方向。
雪中送炭:精准帮扶困难失能老人
1992年8月,市政协原主席林源率先在全省发起成立老年基金会。为厦门困难老人解决实际问题,是当时老年基金会创办的初心。1999年,老年基金会开展助养特困老人活动,被群众誉为“银色希望工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因为子女工作忙或者不在身边,失能、半失能老人晚年生活无人照料问题亟待解决。于是在2005年,市老年基金会创办厦门市爱心护理院,这是全国第一家由老年基金会筹资兴建的养老机构。爱心护理院的服务宗旨是“帮天下儿女尽孝,给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2009年投用的爱心护理院一期成为我市需要护理老人的温馨家园,一度出现“一床难求”的情况。
但并不是所有失能老人都有经济能力入住护理院,那些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更需要社会的关注。2006年,市老年基金会把因患重病或突发事故造成的特困老人作为帮扶重点,之后再将救助对象细化。2013年,市老年基金会联合多家单位举办“重阳敬老你我同行”重阳节新闻大篷车特别行动,募集善款和物资,为困难失能老人发放护理补助金,给有需要的失能老人赠送护理用品。从2013年至今,市老年基金会共发放护理补助金2000多万元,惠及困难失能老人24000多人次。
2016年,为确保精准帮扶困难失能老人,市老年基金会联合多家单位,创建“厦门市困难失能老人数据库”,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了我市困难失能老人数据库的各种功能。每年两次更新数据库信息,为精准帮扶、品质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锦上添花:丰富健康老人群体的生活
最近几年,“厦门市困难失能老人数据库”的人数在逐年递减,从最初的3000多人到现在的600多人。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困难失能老人减少,健康老龄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老年基金会的工作重点也开始转移到健康老人群体。
从2016年至今,市老年基金会联合各区老年福利协会资助创建“金秋老年乐园”,对全市40个村(居)老年活动场所每个给予10万元的配套资金,每年还对已挂牌的“金秋老年乐园”各支持1万元活动经费,为基层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大力支持我市老年文体活动的开展,倡导更多健康老人走出家门,参与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为了适应养老产业发展,爱心护理院在二期扩建后又对一期进行了重新装修。跟以往服务困难失能老人不同,爱心护理院准备拿出100张床位向健康老年人开放。目前一期设置了图书阅览室、卡拉OK室、健身房和活动室等,以吸引健康老人入住。
爱心护理院还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对健康老人每天的活动进行详细安排。同时发挥医疗优势,为慢性病老人提供更加专业细致的医疗服务。作为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同时也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托管单位,爱心护理院在价格和服务质量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目前正在火热接受老年朋友的预约。
【资料】今年获捐赠近400万元,公益性支出1600万元
厦门市老年基金会成立于1992年8月,是我省首家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募基金会。1992年,时任基金会创会会长的林源带领基金会工作人员,在四个月时间里走访近百家(位)单位和爱心人士,募集50万元善款,加上市财政拨款50万元,基金会有了100万元的初创基金。新加坡爱心人士吴端景捐款10万元,这成了市老年基金会在创会之初收到的最大的一笔捐款。今年以来,市老年基金会获捐赠近400万元,今年累计公益性支出近1600万元。
厦门市老年基金会会长李建福说,基金会发展壮大,离不开多年来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对我市老龄事业的支持,多年来,善款从无到有,不断增加,他们的善心义举体现了厦门这座城市尊老爱老的风尚,也是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力证。
【声音】发动社会多方力量,服务居家养老体系
厦门市老年基金会会长李建福:《厦门经济特区老年人权益保障规定》把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作为重点,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要求建立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家庭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未来,市老年基金会将根据政府对居家养老的具体规划,发动社会多方力量,在诸如老年餐桌等方面,在居家老人个性化服务上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福建:助力老年群体,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