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加快态势,“未富先老”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主要挑战。业内人士和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养老领域护工紧缺,“谁来养老”问题比较突出,时间银行是解决“护工短缺”“无钱养老”的应对办法之一,需要加快相关问题研究和试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不久前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大力推动老龄事业产业发展。专家表示,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我国老龄事业、养老产业刚性需求十分强劲,有效供给严重不足,银发经济空间巨大。面对三重压力,中国老龄时代的需求供给和预期完全可以逆势突破。

“谁来养老”问题十分突出,时间银行或是化解办法

  从事养老产业的一家企业负责人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护工紧缺是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据记者了解,如今在二线城市,即使每月管吃管住每月开四五千元工资,也很难找到护工。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十分普遍,“谁来养老”问题十分突出。

  “养老护理人员短缺是一大痛点,卫健委最近的数据显示,中国现在有超过4000万失能失智老人,按照国际上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比1的比例,我们需要1300万专业护理员,现在我国的养老护理员是30万,差距十分巨大。”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表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上表示。

  有老年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后没有办法可能要靠机器人养老,不过,专家认为,机器人只能从事与养老相关的辅助性工作。徐永光则表示,大专院校、职业院校和公益培训机构在解决养老专业人才供给严重不足方面上要大有作为。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定程度上时间银行能够解决养老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据陈功介绍,时间银行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与应用。

  “首先是养老功能,能创建养老互助新模式,缓解养老负担。”陈功表示,养老功能是“时间银行”在我国应用中最基础和最广泛的功能,“可以说时间银行是社区养老互助模式的重要补充。”

  “时间银行”是1980年美国学者埃德加·卡恩提出的概念。这种模式将“时间”和“公益”挂钩,倡导社区成员把闲散时间加以积极利用,帮助有需要的人,把帮助所付出的时间以虚拟货币化的形式存储起来,当自己有需要时从中支取“已存储时间”。通过这种模式,存在时间银行的虚拟货币相相当于“养老钱”,当自己老了需要时就可以支取。

  另外,陈功还告诉记者,时间银行在文化功能方面,能引领志愿与互助新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在教育功能方面,能与高校合作,使学生的德育培养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在社会治理功能方面,能吸纳社区中有空余时间、热心公益的居民作为志愿服务提供者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当前,亟须探索建立与时间银行相关的全国性的组织或平台。

尽快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解决独生子女养老难

  眼下,80后、90后、0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未来他们的养老压力很大。“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达到1.8亿户,大概到2050年左右会超过3亿户,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今后的养老难题,主要表现为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志宏表示,三孩政策落实有利于减少“421”“422”家庭的数量,增加家庭养老的人力资源。但是在特定时期也会带来“两头沉”的问题,也就是生育三孩的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两头负担都比较重。

  安馨康养集团创始人鄂俊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比较严峻,80后已经开始陆续面对父母患病和养老的现实问题,存在未备已老,老人、子女及社会认知不足等问题,全社会养老体系未全面建立,独生子女面对4位甚至6到8位两代老人的患病与养老压力措手不及,甚至无以为助。

  李志宏认为,解决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确实要尽快建立起来,主要解决他们失能之后的社会化照料服务难题;另外一方面,针对其中的特殊困难家庭,比如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或者是没有赡养能力的家庭,要制定全方位的帮扶制度。

  在专家看来,可以发动60-69岁年龄段的低龄老人、活力老人,来帮助、照护高龄老人,解决无人养老的问题。而要解决未富先老带来的养老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经济,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与养老相关的产业。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6.9万亿元,预期2022年是10.29万亿元,到2030年,老龄市场经济规模将达到GDP总量的20%。

  徐永光认为,未来数十万亿计的市场需求需要政府、社会和投资机构共同发力,也是年轻人的创业大空间。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如何化解“未富先老”“谁来养老”两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