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浦东新区充分发挥区级养老设施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养老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平衡现有各街镇的养老服务供给,进一步提升新区养老服务的品质。浦东新区加快建设规模较大的区级养老机构,区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和街镇,挂图作战、攻坚克难、抢抓推进,着力打造区级养老机构“东西南北中、多点均衡布局”的格局。

近年来,随着曹路、周康航、惠南民乐等多个大居的建设,浦东也成为上海重要的人口导入地区,每年增加的户籍老年人口在3万左右。为缓解老年人口增加与养老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新区政府规划新增了养老地块,并投资建设7个区级的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以形成“东西南北中”多点均衡的格局,实现养老设施的区域平衡与统筹使用。

多点布局精准服务

聚焦区域特点,明确功能定位。浦东民政多次会同区发改委、区国资委、区规土局等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相关地块选址、项目落地和设施建设。项目遴选主要依据是规模大于500床的区财力投资建设的公办养老机构,着眼于多点均衡布局。目前,纳入“东西南北中”布局的养老机构有7家,分别是上钢养护院、临港养护院、祝桥养护院、曹路大居养老院、惠南养护院、区社会福利院(迁建,含儿童部100床)、周浦养护院,预计可新增床位数5590张。

精准服务对象,明确辐射范围。政府举办(公办)的养老机构(床位)均为保基本养老机构(床位),作为政府保障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核心的内容和重要的抓手。“东西南北中”全部纳入保基床位范畴,招收对象为经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达到三级及以上的新区户籍老人,优先招收所在街镇的符合入住等级要求,且为低保、低收入家庭、重点优抚对象的老年人,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全区统筹,符合条件的老人依申请轮候入住。

抽调行业精兵,全力推进建设。新区民政局抽调精干力量,专门成立养老机构建设推进办公室,以挂图作战、任务分工的工作方法,以周例会、周报、专题会、月报的形式,建立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养老机构床位建设。并且加强与各相关委办局的沟通协调,区分管领导多次召开项目协调会,局领导积极筹划实施,局领导层面就项目土地规划、水系调整、群众上访等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项目难点堵点问题,不定期与职能部门沟通交流缩减审批时间的可行性,加快项目推进。

重大养老设施全面开工建设

在新区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及街镇的大力支持下,“十三五”期间完成了“东西南北中”7个区级重大养老设施全面开工建设的目标。区级养老机构“东西南北中、多点均衡布局”,为政府在基本养老服务中发挥托底保障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临港竹柏路附近,去年开工的临港新城老年养护院地下车库的开挖已基本完成。

整个项目地上部分将建造3栋5层楼的建筑,其中3号楼已开始建造。总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设置养老床位560张。除了养老院主体建筑,也包括相关配套用房。

临港新城老年养护院将于2022年竣工交付。除了内部装修、布置相关设施外,还将配备床、被子等各种生活用具,让有需求的老人可以拎包入住。

目前上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曹路南块B09-14地块养护院、临港新城老年养护院和浦东新区社会福利院迁扩建等4个已经开工的养老项目,2021年均已实现结构封顶。这4个项目中3个养老院的主体建筑均为多层,只有上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计为高层建筑,因为项目包括了养老院、卫生院、文化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等多项功能。项目选址于成山路长清路路口,这也是为了在中心城区尽可能地集约化利用土地。

根据区政府2019年5月28日专题会议精神,为加快养老机构床位建设,确保完成“十三五床位建设指标”,区民政局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于2019年6月3日成立了浦东新区养老机构建设推进办公室(以下简称“专办”),专办以周小平局长为组长,庄大军副局长为副组长,并从浦东新区民政局系统、浦发集团抽调优秀同志组成。专办的主要职责有:协调督促代建单位加快项目推进;协调督促街镇加快养老机构建设;梳理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以及与各职能部门开展沟通协调等工作。

专办工作人员以攻坚克难、同心协力的精神,以挂图作战、任务分工的工作方法,以周例会、周报、专题会、月报的形式,建立专办工作机制,主动跨前、积极配合,全力推进养老机构床位建设。

自2020年起,区民政局与区重大办主动对接,梳理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制定了协商工作机制。以每月1次的频率召集区发改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卫健委、区财政局、区规资局、张管委以及各相关街镇职能部门召开项目协调会,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力度,从而在获得审批流程中各方大力支持的同时力求突破项目涉及的水系平衡、土地指标、项目方案配套等难点问题。

坚持高品质建设

浦东是上海老年人口总量最大的区,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为加快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努力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区布局“东西南北中”7个区级养老机构项目,实现养老设施的区域平衡与统筹使用。

“东西南北中”并不是单纯指地理上的位置,而是从新区层面统筹使用养老床位,弥补一些区域养老设施的不足。除了目前已开工的4个项目外,还有新建的祝桥养护院(一期)、周浦养护院和惠南养护院等3个项目也纳入了计划,其中,最大的周浦养护院项目,床位将达到1500张。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浦东新区进一步把握节点、积极推进,确保“东西南北中”7个项目在“十四五”期间全部竣工、开办、运营,尽快形成一批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养老机构,发挥区级大型养老设施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要保持建设的高品质,力争将7个项目建设为高品质的、保基本的机构,形成“颐养之区、康养之街、和养之院、休养之邸、智养之苑、福养之庭、舒养之楼”。在落实区属企业集团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围绕进一步提质增效,尽快形成一批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区级养老机构,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真正体现“子弟兵”为老服务的速度、温度和体验度,成为浦东为老服务体系的品牌和名片。

浦东新区引领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养老发展体系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深、发展最为迅速的区域之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尤为严峻。为积极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发展战略,根据《上海市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浦东新区不断夯实和完善养老服务基础,充分调动各领域力量,努力搭建区域养老事业产业合作平台,全力推进长三角养老一体化发展。

2021年,进入“长三角养老深化合作年”。上海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促进中心在三省一市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积极推进区域养老一体化试点工作。目前,上海已有15个区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40个城市全面开展了区域养老一体化试点合作工作。各区市主要围绕信息公开、标准互认、政策互通、产业促进、要素流动等多个方面开展共建合作,为长三角区域内养老服务均衡发展和老年人异地养老提供支持。

与长三角多个城市联手

自2020年6月以来,浦东新区先后与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湖州市,江苏省南京市、常熟市,安徽省合肥市签订了《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服务协作备忘录》。

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签约两地在养老服务领域合作交流的新开始,此后,两地将建立定期协作协商机制,促进养老人才、资金的双向流动,推进区域内养老服务标准、照护需求评估、养老从业人员资格等方面的互认互通,促进区域养老资源共享,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

2020年6月15日上午,浦东·湖州养老服务工作体系建设交流会在上海浦东金桥镇人民政府举行。

浦东新区民政局局长周小平、浦东新区民政局副局长庄大军、上海市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促进中心主任李元丰出席会议。

浦东新区民政局相关领导介绍了浦东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情况,两地相关领导就区域养老服务一体化协作进行了工作交流,随后,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与浙江省湖州市民政局签订了《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一体化协作备忘录》。

两地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合作,更好地推进两地养老事业的协调发展,同时做好首批开展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城市合作示范工作。

2020年7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与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签订了《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一体化协作备忘录》。

接下来,浦东和南京将以此为契机,落实“备忘录”项目内容,不断深化合作,共享资源,在区域养老服务协作协商机制、信息共享平台、服务标准互认互通、养老资源推介、队伍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进一步共同推进、协作共赢。

2020年9月,浦东新区民政局副局长庄大军一行先后考察了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杭州市西湖区随园智慧坊养老院,并与杭州市民政局召开座谈会,就社区养老服务推进、养老队伍培养、科技助老、养老产业发展等相关工作展开交流讨论,签署《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一体化协作备忘录》。

2021年3月15—17日,程光祥副局长带队赴上海、杭州开展养老工作学习考察,并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签订了《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一体化合作备忘录》。

2019年12月17日,在浦东新区民政局指导下,“长三角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研讨会暨长三角社区养老服务联盟启动仪式在浦东金桥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长三角地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及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由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养老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

会议进一步总结长三角地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经验和模式,探讨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共同发起倡议,提出成立长三角社区养老服务联盟。

长三角社区养老服务联盟将持续整合政产学研各领域资源和力量,开展长三角区域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相关政策及实践研究,持续举办长三角社区养老论坛、长三角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评选、长三角整合式养老服务社区构想落地等活动,推动长三角区域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持续完善。

建设人才培养高地

长三角养老一体化发展,需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积极推进区域养老一体化试点工作,进一步促进养老市场要素自由流动,便利区域内老年人异地养老生活,让长三角区域4600万老年人“老有颐养,幸福安康”。

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养老的一体化需要信息公开、政策通关、标准互认,才能更好地实现产业协同。长三角一体化养老合作试点工作,需要进一步探索标准互认互通、人才区域培养、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共享,让长三角老年人享受各地优质养老服务供给。

实现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等方面联动合作,在长三角区域内探索打造“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实训基地”四位一体的养老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未来,浦东新区将面向长三角区域促合作,建设人才培养高地,努力成为全国养老服务教育的排头兵和先行者。面对现实困境寻方法,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实现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数量上有突破、质量上有提升。立足专业建设提质量,深化高校养老服务人才供给侧改革,培养高素质有能力的养老服务人才。

“十四五”时期,浦东新区将进一步深化养老事业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发挥浦东引领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同时展现苏浙皖的比较优势,各扬所长,推动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养老产业发展,不断满足多层次、多元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需求。

乘数字化转型之风扬智慧化养老之帆

对超500万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上海一直在探索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利用科技手段和最新成果,为老人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适配性高、安全可靠、触手可及的全方位养老服务形式。而浦东新区,早在2013年就率先在全市探索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养老新模式,以科技赋能补齐问题短板,通过变革驱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浦东养老服务设施“电子地图”,严格按照常住人口每千人40平方米配置标准,结合社区“15分钟服务圈”和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把全区已建、应建、拟建和在建的设施点位的基本信息、服务内容,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全部落图标识。用一张电子地图,汇集区域内所有养老服务设施的点位和信息,让老人可以按图索骥,各取所需。

2020年4月27日,由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市经信委梳理形成的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正式对外发布。而浦东早在2019年8月就在全市率先建立浦东城市大脑——养老服务应用场景,并投入实战应用,对全区所有正常运行的养老机构,就运营管理、消防安全、食品卫生、护理服务、设施设备等开展监管。

平台不仅可查看所有机构的基础数据信息、实景图片、风险点、信用等级等,并将检查出的各类问题及时反馈至相关专业部门或属地街镇,提醒其联合监管或提供监管支持;同时通过其他专业部门的检查反馈结果对机构进行针对性的检查,构建智能化、高效化的监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能级。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平台在第一时间准确掌握疫情、高效推进防控工作并做好实时监督检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浦东新区于2013年启动了区级科技助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2014年起,平台在潍坊、塘桥、康桥、周浦、高行5个街镇先后开展试点,目前已实现全区36个街镇服务站点全覆盖。

作为1代的探索,浦东新区科技助老信息平台,主要针对独居、空巢老人等特殊老年群体,提供紧急救助、居家养老、主动关怀等服务。该项目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助老创新示范项目”“第三届浦东社会建设优秀创新项目”以及“全国敬老文明号”等称号。

平台主要提供三类服务:一是居家养老服务。包括助护、助医、助修、助询、助洁、助食、助衣、助行、助乐、助学在内的“十助”服务。二是紧急救助服务。平台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行动能力等要素,按需配置多样化的紧急救助终端产品,在老人突发意外或紧急状况下协同进行快速救援。三是主动关怀服务。针对独居、空巢老人等特殊老年群体,平台通过主动电话联系或上门探望等方式,关心老年人的动态情况。

平台遵循新区推荐、街镇自选、老人自愿的原则,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无偿、低偿、有偿提供多样化的科技助老终端产品。对于试点街镇中的政策扶持对象以及享受政府补贴型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平台于2014年完成第一批终端产品——老人手机(总计2319部)免费发放工作。2015年起,平台推出多款更智能化、更人性化的新设备,包括固定电话机、老人移动手机、紧急呼叫定位器及科技助老腕表等4种,并在每个街镇配备相应工作人员,保证服务落地。

服务模式上,主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线上服务:主要通过终端产品或新区为老服务热线“20809599”一键报警呼入平台,由话务员在系统中完成申请登记,制定服务计划,发挥街镇服务站作用,协调、下派专业服务团队上门服务。服务完成后,平台进行工单回访、考核管理等操作,跟踪服务过程,监督服务质量。同时,平台还可实现信息查询、供需匹配的为老服务功能,让老人足不出户了解各类养老服务信息。线下服务:主要通过便民服务进社区等方式予以实现。平台聘请专业医生、律师,定期安排老年义诊、公益讲座,以及涵盖生活、医疗、法律、教育、文化、体育等与老人衣食住行相关的便民生活或信息咨询服务。

2021年10月,作为区级科技助老平台迭代升级2.0版,手机端软件“浦老惠”养老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浦老惠”服务平台集中体现了“三多”功能优势:

一是“多场景服务”,目前包括了入住养老院、护工上门、辅具租赁、紧急设备申请、养老顾问、适老化改造、法律援助等11个养老微场景,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

二是“多资源整合”,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养老服务,让老年人享受高品质养老服务,乐享晚年生活。

三是“多频道资讯”,养老地图频道能快速搜索身边的各类养老服务资源;爱心公益频道有为老服务公益项目信息展示及认领;视频直播频道有养老政策解读、老年文化娱乐生活等专题。

老年人“智能相伴”场景。通过在养老服务机构及老人家中,利用电视机、触摸屏等设备安装,让老年人便捷获取养老服务信息和IPTV“智能相伴”场景智能陪伴服务,累计受益总户数2800户。

长者智能技术应用提升行动。作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开展智能手机学习等培训和帮办服务,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截至目前,已完成服务13余万人次。

老年人应急呼叫项目。主要针对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老人,通过安装老年人居家照护监测,降低意外风险。目前该项目已按需实现全覆盖。

养老服务场所的智能产品应用。2019年,陆家嘴和周家渡街道入选2019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八大应用场景之一,并向全球展示浦东科技助老成果。陆家嘴街道“物联网+互联网”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主要以机构内的核心业务照护服务为依托,将日常参与到照护服务中的长者、护理人员、管理人员和子女家属4个角色通过“健康云”联系起来,为每个角色提供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帮助陆家嘴社区长者照护之家解决了较多服务难点。

周家渡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智慧系统,则通过集成各类科技助老设备,在5G网络支撑下,构建机构、社区和居家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医养资源在15分钟服务圈内可达可触可及。

智慧社区长者食堂。结合上海市要求,开展“无人餐厅”试点,实现“午餐自动化集中生产+早餐移动化无人生产”新模式,目前已打造完成3家智慧社区长者食堂且已投入运营。计划到2023年,浦东新区还将每年打造3家智慧社区长者食堂。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上海:浦东“东西南北中”筑实全区养老设施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