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将成为新常态。预计到“十四五”末,北京市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24%,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到2035年,老年人口接近700万,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在挂号就医、安宁疗护、居家养老方面,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如何为老年人提供精细化服务?北京商报“两会·三人行”栏目邀请了三位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原校长林安杰:

希望增设北京市老年人挂号专线

生活中常出现老年人挂号窗口少、辛苦前去却被告知不能使用现金支付等现象,老年人看病时间短,路上和排队却花费许多时间。对此,来自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委员会的政协委员、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原校长林安杰表示,北京市老年人挂号问题不容忽视,希望政府提供更具人性化的预约挂号平台,增设北京市老年人挂号专线。

“我走访附近的几个小区,询问了约50位老年人对挂号就医的看法,发现大约13-15位老年人提到他们并没有掌握手机挂号的方法,一般都是子女帮助挂号;还有23位老年人前去医院会有不方便的情况,其中4位老人有过因为堵车、去错医院等情况导致错过取号时间的经历;仅仅有9位老年人可以完全适应现在的网上预约挂号,自主就医。”林安杰说。

国家卫健委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有1.9亿老人患有慢性病,其中很多人需要经常去医院看病、换药、做手术。同时,有调查显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有超过七成老人选择独自就医。然而,随着医院规模不断扩张、医疗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上老年人对网上挂号、手机支付不熟悉等,“看病难”问题进一步凸显。

在林安杰看来,目前的预约挂号平台过于市场化,不方便老年人使用,建议政府在这方面加大投入,购买服务。“市场化的平台,一个广告推出来,老年人一点就乱了。再加上老年人特别怕网络诈骗,很多App不敢下载,政府提供平台,他们用着更放心。”林安杰说。

林安杰还建议,增设老年人挂号专线,在电话中分为预约挂号、在线咨询、转接医院三部分。其中,预约挂号由专业人工或AI智能通过老年人提供的挂号要求和个人信息帮助老年人挂号,并且在挂号成功后发送短信提示。在线咨询部分,通过电话,老年人可以直接咨询自己的身体健康、挂号流程等问题,获得专业答复。转接医院部分,可以让老年人直接与医院前台进行沟通,不必特意前去医院,既减少了出行所浪费的时间、实现与医院的快速对接,又方便了疫情防控。

北京市政协委员、民盟北京市委一级巡视员宋慰祖:

将安宁疗护纳入基本养老服务

近年来,北京在基本养老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北京市政协委员、民盟北京市委一级巡视员宋慰祖看来,作为老龄化速度相对较快的城市,北京还需考虑将安宁疗护纳入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据介绍,安宁疗护是为老年或疾病终末期患者在临终期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从而控制老年患者的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帮助其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底,北京市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医疗机构共有74家,提供床位901张;安宁疗护门急诊83193人次;出院23711人次。不过,宋慰祖指出,“现在我们的安宁疗护主要还是依靠医院,全市大概有几百张病床,与数万人的需求相比,其实是杯水车薪”。经过问卷抽样调查,宋慰祖了解到,对安宁疗护有需求的老年人占比达67.14%;安宁疗护作为基本养老公共服务项目已成迫切需求。

在安宁疗护工作方面,宋慰祖建议,依据《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提出的“9064”养老服务原则,补充修订《条例》将安宁疗护纳入北京市基本公共养老服务体系。依托社区养老驿站和社区卫生院,构建我市以居家照护为主体,以住院照护、日间照护为补充的基本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人才保证是重中之重。宋慰祖认为,教育部门要鼓励、批准开设相应的专业,支持院校开展安宁疗护专业的建设。组织、支持教材编写,针对从业人员开展灵活的在职培训。形成专业、职业人才培养梯次,为安宁疗护基本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

宋慰祖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希望提高安宁疗护服务医生的待遇,让他们安心服务于这项工作。“安宁疗护基本上以陪伴为主,它的用药、治疗其实都已经是辅助了,这样是没有手术、用药治疗等大项医疗支出的,那么这类老年人占用病床,使得安宁疗护病房相对来讲收入要与其他大病治疗病房相差很多。如何解决从事安宁疗护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收入待遇问题、解决病房的周转率问题,也是政府需要研究的。”宋慰祖说。

在资金来源方面,宋慰祖建议,制定《护理保险法》,支持保险机构开设相应险种,实现安宁疗护费用支出由政府、社会保险和个人三者共同承担。

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苏宏:

建议对现有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

除了做好医疗、养护工作外,对于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改造同样不容忽视。2021年9月,《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出台,至2025年前,全市完成100个社区、1万户居家适老化设施建设或改造示范。

在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苏宏看来,对现有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是实现居家养老的首要条件。

“目前北京市老年人口基数大,并面临快速增长趋势。而原有居家养老环境不适老,且适老化改造知识普及程度也有待提高。”苏宏说道。

深究背后的原因,苏宏认为,首先在于国人尚未形成适老化改造的观念,对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其次是房屋设计和装修改造存在问题,老年人居住或生活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辅助设施需求在改造过程中难以得到呈现;最后则在于适老化改造相关政策尚未形成合力,尚未出台一套完善的居室内部适老性改造标准,对于室内改建的质量及日常维护难以把控。

在谈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时,苏宏建议,在全市全面宣传推广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根据自愿改造的原则,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自愿申请改造,在辖区内广泛宣传、重点排摸、精准评估、实地走访、收集反馈全过程跟进,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家庭自付的资金分担机制,将适老化改造工作落到实处,消除老人各种顾虑。

同时,建立适老化改造标准体系和工程标准化管理制度。完善现行适老化及无障碍设计标准及管理办法,对选材、尺寸等均做统一规定,并将适老化改造强制性标准覆盖到居室内部。建立供应商、施工企业准入制度或供应商白名单,建立完善的工程验收标准及管理机制,并加强适老化改造设施的后续维护及监管。

此外,建立多渠道资金的扶持政策。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中一并解决适老化改造,将室内外适老化改建工程一并纳入改造及补贴范畴。对设备供应商、研发商提供专项支持,通过专项资金、基金投入或企业减税等相关政策,激发市场参与的活力,鼓励企业及专业人才投身适老化工程产业。可考虑将部分适老性产品纳入社保范畴,减轻老人自行购买市场行为的适老化改造服务时的负担。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北京养老服务如何补短板医、养、居都应更走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