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养老驿站不能满足需求
近年来,本市养老照护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目前本市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00多家,市民可以在驿站购买养老服务和用品。不过,失能老人家属张女士曾向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反映,目前这些单位提供的服务和物品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张女士:我也跑驿站了,去了一问没东西,然后我说那我们怎么买,他说就得先告诉他们,他们再去买去,等有了再告诉我们,那你说给我们添那么多麻烦,不如还像之前一样把这个钱就放在卡里,我们上超市去买什么东西都行。
《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津贴管理实施办法》/来源于网络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来源于网络
市民:照护老人应了解需求
在1月7日播出的“两会我发言”栏目中,市民周先生表示,照护老人首先应该了解并满足老年人的具体需求,这就需要在前期做大量的摸排工作,按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帮助。
周先生:你要首先要掌握自己的社区辖区有多少老年人,有多少就是行动不便的,或者是失智的。分门别类,(按)各个需求等级划分。把这个底数先理清,根据现实的情况来设置养老服务的形式和机构。
同时,周先生认为,照顾老人,“服务人员”是关键,对于从事养老照护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系统培训,保证照护质量:
周先生:这种服务人员的资质,还有专业能力需要加强培训,入门的门槛要有一个合理的设定,需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和人员选拔的系统化梯队建设。
来源于网络人大代表:失能补贴侧重购买服务
如何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也是人大代表们关心的话题。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丰台区颐养康复养老照护中心院长施颖秀认为,养老驿站的建立是在探索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与老人照护模式,失能补贴等政府财政补贴的使用应该更加侧重于购买相关服务。
施颖秀:实际上我们最早出失能津贴的补贴办法,它的初衷是让老年人或者老年人的家属购买专业护理服务的,尤其是在长期护理保险出来以后,更需要为失能失智的老人提供这种服务,而不是提供一些食品,或者产品,或者说一些用品。
人大代表:供需实现信息畅通
在对已有养老资源的整合利用方面,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熊卫红表示,目前,社区医院已经在尝试与养老驿站对接,下一步,将尝试搭建数字平台,整合区域内的涉老服务资源,让服务的供需双方能够实现信息的畅通交流。
熊卫红:其实从2016年开始,我就积极的在和我们街道的养老驿站在对接,结合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我也想说(建议)通过数字化的5g场景的运用,让我们的养老服务平台能够迅速、快捷的建立起来,让我们的供需能够很好的、及时的传输到双方。所有的涉老服务资源我们整合到一起,避免重复建设,而且可以资源共享。
人大代表:居家养老是主线
优质便利的养老服务应该是什么样?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政府办公厅2020年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扩大集中式居家养老机构试点”,在市人大代表、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秘书长臧美华看来,应该尽快针对代表性项目先行先试,推广集中居家养老模式:
臧美华:什么样的模式更适合养老?居家养老是主线,这是不变的方向。社区的功能配的非常齐全,这一方面是老人的需要,再有一个也解决房地产开发以后空置的房子。把它改一改,考核一下,看哪个能够作为社区养老。
人大代表:发展互助养老模式
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丰台区颐养康复养老照护中心院长 施颖秀 在今年的议案中提到,大力发展“时间银行”等互助养老模式。
施颖秀:实际上随着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我们发现很多社区的低龄老人,有活力的老人,采用这种互助养老的方式来帮助高龄的、卧床的、失能的老人。我们通过这种时间储蓄银行,你优先服务了高龄老人了,就给你一定的标准积分,那么在你(如果)失能了以后,需要别人帮助你的时候,你也可以优先的享受这样的服务,我觉得是解决基层互助养老的一个很好的机制。
护理人员短缺怎么办?
在采访中,不少代表都提到,目前从事老人照护工作的护理人员较为短缺,施颖秀代表表示,希望未来能形成统一的机制,将护理人员的培训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换相结合。
施颖秀:我们也尝试着跟一些家政公司,或者一些我们扶贫的二三线城市,去定点招聘,定点输出一些人员。但是这样的体系往往是机构和我们的中介公司单线搭建的。如果以后在协会的带领下,或者在什么样的组织带领下,统一形成城市之间的对口支援,这样会非常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要在全市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对此,施颖秀代表认为,长期护理保险的全面推行不仅会有助于让更多老人享受到专业化的服务,还会保证护理人才的稳定提供。
施颖秀:一旦有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会有更多的失能失智的老年人享受到这种专业化的服务,那么就可以促进专业化的人才建设,也可以使一些专业的机构能够长久的生存下去。实际上从供给侧是一个很有力的推动作用。
市人大代表、惠佳丰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磊提出,需要畅通护理人员的认证机制,提高职业尊严感。
张磊:如果这个行业再不高看他们一眼的话,那么就没人愿意干,那我们如何居家养老?比如,初级护理人员,中级高级,它是一级一级要晋升的,我认为是应该这种体制才是一个完整的一个体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 熊辉 则关注了在医院内为老年人提供照顾服务的护工群体,熊辉希望能把对护工的培训融入医院临床一线的培训体系中。
熊辉:不光让护理公司进行培训,应该融入我们的临床一线,包括医生也好,护士也好,加入到这个培训,规范护理人员的培训制度和体系。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