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正在日渐成为必须直面的话题。医疗条件的改善,让人们的生命长度越来越长,经济向好条件下的养老模式成为热议,对策各有千秋。
浙江近日推进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尝试,核心是一句温馨而务实的话:养老机构跟着老人走。
在这个摸索了一年的养老模式中,浙江给其填充、增加进去了非常适合现状的内容。
这个温馨新颖的提法,源于去年浙江省两会“厅(局)长通道”——面对浙江如何更好适应人口老龄化新趋势、破解养老服务堵点难点问题的提问,该省主管养老事业的民政厅表示,要做好“两件新事”,一是实施“机构跟着老人走”计划,组织各地编制养老机构布局专项规划;二是开展“海岛支老,一起安好”行动,让偏远海岛老人共享优质养老服务。
过去一年间,这“两件新事”从蓝图走进现实。越来越多的浙江人发现,幸福养老触手可及,真正成为打造在家门口的养老院。
其中第一件事,成为可以普惠、推广的“共用模式”。
浙江省现有1200万老年人,98%以上选择居家养老。由于当前养老机构布局不完善,老年人口密度大的城市长期面临城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远郊养老机构空置率高等难题。
这个尝试算是成功的“机构跟着老人走”计划,着眼优化调整养老机构布局,在老年人集中居住区培育更多微型养老机构,实现优质养老服务触手可及。
老年化浪潮开始逼近中国。
这一方面是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的生命长度明显拉长,另一方面在生育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再出生人口却在递减,整体平均年龄增高,使得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前段时间,关于2020年我国出生率跌破1%的话题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
这个数据来源于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年鉴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年来的新低。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1.45‰,同样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出生率降低、性别比失衡也是必须直面的问题。出生率下滑长期影响适婚年龄人数,进而导致结婚对数下滑。“90后”比“80后”少约3100万,“00后”比“90后”少4100万。当前结婚年龄主力25-29岁(“90后”)人口大幅下滑。
这类趋势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是: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达到13.5%,已然接近联合国制定的“老龄社会”(14%)的标准。
老龄化与社会发展的蓬勃不期而遇,其深度和速度超出我们的推理和构想。
在两个老人健康尚存的家庭,居家养老是最愿意选择的“养老模式”。浙江如此,全国其他地方也不例外。
因此,距离的远近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对养老服务机构思路的严峻考验:服务是否踏实有效,需要一系列“对症下药”的良方。
这就需要对需求方的各类情况做出综合考虑。
养老服务设施布局需要规划,也需要编制,以适应老年人需求和意愿。按照布局均衡、适应需求、服务便利的理念,保障小型化、嵌入式的微型养老机构星罗棋布,这是一种科学的思路。
养老机构布局调整要综合考虑国土空间规划及未来老年人口变化趋势,探索把养老服务设施相关数据精准录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形成养老服务设施空间数据体系。
这是针对现实调查结果后必需的务实对策。
据称在未来在浙江,每1万名常住老年人将配建不少于300张床位,老年人高密度居住区每500米内、中密度居住区每1000米内将建有1家养老机构。这些养老机构的布局会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环境、阳光、安全等因素,尽可能做到与社区邻里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等相邻。
这便是“养老机构跟着老人走”这一服务理念的高度浓缩,也是人性化服务的温馨外现。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浙江:让优质养老服务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