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医结合+医养结合”的健康支持体系发展对策
导语
我国“体医结合+医养结合”的健康支持体系发展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 养老形势十分严峻。文章分别分析了我国医养结合和医体结合养老服务现状, 发现该双轨制度造成了社会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我国“体医结合+医养结合”的健康支持体系发展对策
导语
我国“体医结合+医养结合”的健康支持体系发展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 养老形势十分严峻。文章分别分析了我国医养结合和医体结合养老服务现状, 发现该双轨制度造成了社会
我国“体医结合+医养结合”的健康支持体系发展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 养老形势十分严峻。文章分别分析了我国医养结合和医体结合养老服务现状, 发现该双轨制度造成了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极大浪费。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 是全世界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如何能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由此带来的问题和挑战迫在眉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加强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 事关国家发展全局, 事关亿万百姓福祉[1]。我国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指出健全健康支持体系包括:推进医养结合, 加强老年人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 发展老年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 加强老年体育健身[1]。严重的老龄化进程, 对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产生巨大挑战和考验, 探寻能够整合多行业资源、高效运作的, 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迫在眉睫。
1 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现状
“十三五”期间计划健全健康支持体系, 完善医养结合机制, 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1]。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以养老保险制和医疗服务体系为基础, 设计实施的相互衔接的高质量照顾方案, 是在模仿总结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功经验上实行的。医养结合机构的一般形式包括: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 医疗机构转型等。就现实情况而言, 三甲医院由于超量的诊疗人次预计很难有资源和养老产业对接, 因此基层二级医院、未来逐渐发展壮大的民营医院有望在医养结合上有所作为。
由于医养结合的优越性, 正成为未来养老的主要模式,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医养结合的发展。2013年, 民政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等政策, 提出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整合卫生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 跨越于医院和养老院, 使养老机构具备医疗资质, 老年人具有的医疗保险可以得到充分的使用, 突出医疗对于安全养老的重要性。高龄、半失能、失能和患病老人的医疗和养老问题已经难以区分, 公共养老机构需要医疗和养老的多重要求。在资源配置方便、老年人生命质量方面实现了整体价值远大于局部价值简单叠加的效果。
医疗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共同发挥资源优势, 不同背景的专业服务人员协同工作是关键因素, 团结协作, 工作中体现人性尊严和人文关怀, 体现共同的价值观。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目前处于初级阶段, 距离实现家庭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机构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体系还很远, 仍然没有形成完善的行业评价标准, 来限控其获得老年人医疗保险计划、医疗补助计划和社会筹资计划的报销获准, 仍处于基于偿付能力和缴费积累而获得医疗服务保障, 而不是基于自身实际需求。
2 我国的体医结合研究现状
体医结合是体育和医学的结合, 是全民健身国家政策指导下体育服务与卫生服务体系相结合, 在人员、资源、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主要内容包括利用健康体质标准和医学以及体育运动的健身、体疗功能, 来评估个体健康状况, 制定科学的、个性化的运动处方[2], 目标是达到持续提高国民健康水平。2014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要求:促进康体结合加强体育运动指导, 积极推广运动处方, 发挥体育运动在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等相关方面的作用, 大力发展保健医学、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3]。体医结合的主要手段是运动处方, 是指康复医师或体疗师, 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 根据医学检查资料 (包括运动实验和体力测验) , 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 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 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处方的重点是检查和评价, 根据评价提出方案即运动疗法。运动处方与普通的体育锻炼和一般的治疗方法不同, 运动处方是有针对性、有目的、有选择、有控制的运动疗法。李荣源等学者指出: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身心具有良好作用[4]。体育疗法是有针对性的、以康复治疗为目的治疗性体育锻炼, 临床上把体育疗法又称之为运动疗法, 是一种针对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体育疗法通过医疗性的体育运动, 使病人病程缩短, 机体功能恢复, 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对于老年人来说, 患病后或健康状态下进行相应的体育疗法是十分必要的, 体育疗法可以提高机体代谢能力, 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功能、老年人精神状态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5,6,7]。
3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研究现状
在美国, 老年人卫生、保健、体育等几方面的研究能同步进行, 老年人体质研究与健身教育、体育教育与个体的整个健康融为一体[8]。Program of All 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 (PACE) 是美国著名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其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全方位康复护理, 定期进行康复评估, 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既达到了改善失能、半失能老人身体功能状况、生活质量, 又节省了医疗费用支出。日本是标准化的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寿命全世界最长, 老年人福祉医疗研究处于世界领先, 医养结合的社会化养老实行介护制度, 提供老年人能够免费获得健康教育和确保身体健康保障[9], 重视老年人体质研究, 提倡主动的、运动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英国在医养整合服务中推行循证医学和循证护理, 提高临床诊疗工作质量和卫生与社会服务资源配置效率[10]。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已逐步形成从机构养老到社区照顾, 再到整合照顾, 形成医疗保健和整体关怀构建的全面服务体系。
综上所述, 发达国家医养结合养老体系在实践上和研究上相对成熟稳定, 有完善的保障制度, 重视整合医疗、养老、体育等多方面资源。
4 基于协同效应理论构建“医养+医体”融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对策
4.1 关于协同效应 (Synergy Effects)
协同效应, 简单地说, 就是“1+1>2”的效应。协同效应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情况, 外部协同是指一个集群中的企业由于相互协作共享业务行为和特定资源, 因此将此作为一个单独运作企业取得更高的赢利能力;内部协同则指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协同效应理论是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1971年提出的, 该理论为应对老年人医、养、体需求多元化的局面, 建立三者相应的协同机制, 整合有效资源, 形成优势互补。
4.2 我国医养结合和医体结合的衔接和契合的必要性
医养结合和医体融合都是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医疗支出不断加重的前提下提出的, 本应该处于共同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中。目前我国体医结合服务体系和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是双轨运行, 使社会资源整合运作及其困难, 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体医结合公共服务体系和医养结合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两大部分, 在健康促进方面有相似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服务创新, 整合医养结合和医体结合资源, 构建起医、养、体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来满足我国目前及时应对老龄化、科学应对老龄化、综合应对老龄化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运动处方和体育疗法在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健康养老链条中起重要作用, 是医养结合和医体结合一体化的契合点。
目前我国现状是医养结合进医院, 医体结合进社区。社区的纽带作用受到深度制约, 医养和医体相对处于分离状态, 契合度低。医养结合是以医疗部门为主体, 而医体融合以体育职权部门分管, 双方在理念、政策、人才等方面少有交集。体育和医疗是推动健康中国的共同动力, 而我国《全面建身计划》有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实施, 卫生、健康、医疗则由卫生部门主导, 相互沟通不足。归根结底是思维方式的不认同, 更多的是医疗对体育的不了解和不认同。
5 结论
虽然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仍需不断完善。本研究提出体医结合+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构建, 探讨我国医养结合与医体结合的衔接和契合程度, 在医养结合健康支持体系中是否形成比较完整的老年人体育参与保障体系是评价医养结合与医体结合契合度的必要条件。提出构建医养结合和医体结合衔接、契合的公共服务新思路, 并提出以构建医养结合、医体结合、体养结合一体化的健康支持体系, 推进积极老龄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