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养老服务护理人才想进来想留下

导语
让养老服务护理人才想进来想留下
我国有4000多万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老年人对家庭护理人员的需求超过60?
我国民办老年服务机构内护理人员与老年人的比例为1∶15到1∶20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让养老服务护理人才想进来想留下
导语
让养老服务护理人才想进来想留下
我国有4000多万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老年人对家庭护理人员的需求超过60?
我国民办老年服务机构内护理人员与老年人的比例为1∶15到1∶20
让养老服务护理人才想进来想留下
我国有4000多万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老年人对家庭护理人员的需求超过60?
我国民办老年服务机构内护理人员与老年人的比例为1∶15到1∶20 ,远低于1∶4.5 的国际标准。
民政部数据显示,全国需要养老护理人员200万人,但持证上岗人数只有5万人。
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带着这一组组数据,表示我国养老从业人员匮乏,已然成为制约养老事业发展的一块短板。
形势紧迫,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不能再等了
说到养老从业人才的缺乏,参加过调研的代表委员们都有切身的感受。
“家里有老人的都有个切身的体会,尤其是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找个护工都找不着啊,就更不用说找个专业的护理人员了,这就是奢望啊。这说明老年人群体护理和康复太缺护理人员。” 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的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政部原部长李学举颇有感触地说。
他的意见得到了在座很多委员的共鸣。一些委员指出,合理优化培养一批养老人才得10年,养老服务人员培养得快啊,不能再等了。
亲自做过一番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副院长李文志表示,培养人员要早点动手,现在动手还来得及。
在政协提案新闻接待组,记者翻看了所有关于养老服务的提案,很多委员指出,要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据估计,2030年对养老从业人员的需求将从2010年的2000万人激增至7800万。激增的需求预示着养老人才培养工作十分紧迫,可谓是不能再等了。
政策已有,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还有诸多困难
其实,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早已列入国家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议程。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 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要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截至2015年底,一些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相关意见。
“目前全国有30多所高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但是在招生、实践教学、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杨文指出,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进展缓慢,与我国快速老龄化的趋势极不适应。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袁直表示,养老机构也普遍存在缺少专业护理人员的困难,更不用说满足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了。
说到人才匮乏的原因, 全国人大代表张素荣说,养老服务人员社会地位低、工资低,文化也都偏低。更多的人提起这项工作觉得又脏又苦又累,待遇又低,所以不愿从事。政协委员吴幼英指出,许多人瞧不起养老护理工作,这种职业歧视让护理员们很自卑,使他们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
(下转2版)(上接1版)
袁直补充,缺少职称评定渠道,晋升机会少等,也是很难留住护理人才的原因。
“2015年已经将老年护理专业纳入专业目录,但与其相关的执业标准、职称体系尚未建立。” 袁直表示,国家应尽快制订发展规划。
完善政策 , 让人才进来和留下
针对高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招生难的现实,杨文委员建议国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生源,参照给予师范生和职业学校学生的政策,对养老服务专业的学生减免学费,或给予生活费补助,或设立专项奖助学金,或出台就业创业优惠政策。
袁直委员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建议积极鼓励卫生类职业院校开办老年护理专业,为老年护理专业学生设立奖学金,贫困学生助学金,增强养老护理专业的吸引力。
据了解,一些院校已在探索养老服务人员的招收培养工作。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专门成立了养老福祉学院,通过与养老机构“订单式”培养、设立奖学金等途径吸引养老服务人才。
进得来还要留得下,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针对留不住问题,杨文委员指出,应给予养老服务行业毕业生和从业人员一次性入职和岗位补贴,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业的职业准入制度,建立养老服务业职称聘请制度,打通与其相关行业的职称互认通道,增强吸引力。
袁直表示,应建立养老护理人员的职称体系和晋升标准,明确其专业身份与地位,提高工作待遇,让老年护理真正得到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
优化资源,合理规划教育结构
李学举委员指出,我国康复护理人才短缺,说明国家教育布局结构需要完善。
“要建立康复大学,培养高层次人才,同时应设立相应的大专、中专、技工等康复护理学校,形成有梯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李学举委员看来,康复人才培养应持实用导向,针对当前急迫需求,可公办、民办并举,着力支持中等、高等康复护理职业教育,多快好省地培养专业人才。
杨文委员指出,学历教育人才培养周期长,难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为此应该打造养老服务专业人才转型升级的快捷通道。
“建议探索构建n 涉老专业方向的专业人才转型路径。如护理 老年护理方向,使其成为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杨文委员认为,与涉老相近的专业,在原有专业上增设养老服务行业会增加相应课程模块或使其考取执业资格证书,使这部分在校学生转型成为养老服务方向的复合型人才。
“对现有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在袁直看来,提高护理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已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