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机构照护床 养老“离家不离街”
导语
本报记者 黄 瑶 隋羽博“这儿有现成的饭菜,儿孙每天遛个弯儿就能过来看我,跟在家一样。”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崔奶奶一听说家附近新开了养老院,就马上预订了一间房。如今,92岁的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一张机构照护床 养老“离家不离街”
导语
本报记者 黄 瑶 隋羽博“这儿有现成的饭菜,儿孙每天遛个弯儿就能过来看我,跟在家一样。”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崔奶奶一听说家附近新开了养老院,就马上预订了一间房。如今,92岁的
本报记者 黄 瑶 隋羽博
“这儿有现成的饭菜,儿孙每天遛个弯儿就能过来看我,跟在家一样。”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崔奶奶一听说家附近新开了养老院,就马上预订了一间房。如今,92岁的崔奶奶已经在北京市朝阳区福寿苑养老照料中心住了两年多。
目前,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有364.8万人,其中失能老年人16万人、失智老年人10万人,领取高龄补贴的老年人56.9万人,专业照护是其刚需。
近年来,北京市聚焦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使其成为“就近养老”的集中养老专业照护服务平台。目前,已扶持建设275个养老照料中心,建成运营192个。近日,记者先后走访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西城区的多家养老照料中心,试图把脉首都特色“离家不离街”的就近养老创新实践。
■ 瞄准失能失智护理刚需 打造医养联合体
有调查显示,失能老人在机构养老的存活周期平均要比在家养老长17个月。可见,具有医、康、护、养功能的专业机构集中照护是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刚性需求。
“看我走得还挺稳吧。”今年78岁的赵爷爷正在进行康复训练。“我之前因为脑梗不能走路,也说不出话,护养院给我制订了康复方案,现在喝水不呛了,说话也清楚多了。”据丰台区长辛店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工作人员吴洋介绍,像赵爷爷这种情况的老人如果在家恢复,不仅护理不够专业,而且长期照料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长辛店街道养老照料中心是一家内设医疗机构的医保定点星级养老机构,具备养老、医疗、康复、护理等功能。“我们这里有养老床位200张,医疗床位50张。养老床位的入住率为90%,收住的大部分都是有康复、护理需求的失能老人。”吴洋告诉记者。
与长辛店街道养老照料中心有所区别,劲松老年家园的服务对象更加聚焦。“在为老年人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失智老人越来越多,所以在2014年改造养老照料中心时,就有意识地定位在失智老人照护上。”劲松老年家园负责人丁立娟说。
红砖灰瓦的四合院,对开的红漆大门,这是坐落于西城区的金泰集团颐寿轩养老院八条分院,这是一家社区嵌入式连锁养老机构。
“这里是旧煤场改造的。”颐寿轩养老院相关负责人张亮告诉记者:“这儿共有31张床位,属于康复护理型机构,接收的主要是附近的失能失智老人。”
记者看到,该院内设医务室,统一管理用药、开药,颐寿轩养老院善果胡同分院还具备医保定点及医生多点执业资质。“那里不仅有医生、药房,还与北京市第二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请医生来培训员工、为老人们坐诊。” 张亮说。令人兴奋的是,因为专业的康复护理,一些老人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最近两年,我们这儿开始有恢复自理能力而退院的老人了,这让我们很高兴。”
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参与到养老机构建设中来,通过自有土地和房屋置换、投资等方式纷纷加入养老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一些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品牌。
就近养老“离家不离街”,也可以把家搬到养老院旁。2017年,北京市首个共有产权养老项目——恭和家园诞生。恭和家园属于CCRC养老社区,设有普通住宅、养老照料中心和公共文化娱乐三个板块,居家养老、小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特色都可以在这里获得。
■ 推进智慧化标准化 提高照护服务质量
每位老年人都需要健康、安全、舒适的养老环境,失能失智老年人特殊的身体状况,对养老体验和服务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计算机端这些数据出现异常,我们会马上通知老人家属,带老人去医院检查。”颐寿轩养老院八条分院一位工作人员说。与计算机相连的是一款智慧床垫,老人躺在上面,心率、睡眠质量等数据就能直接传送到计算机上,成为判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依据。“与监测生命体征的智能穿戴设备相比,这种床垫对老人不会产生任何束缚。”
“颐寿轩养老院善果胡同分院还可实现远程问诊,老人不折腾,子女不奔波。”张亮说,利用这套系统,医院的医生们还可以将更专业的知识传授给敬老院的医护人员。系统在健康管理、疾病风险评测预防等方面都可应用。
记者发现,为精准、快速满足老年人需求,智能设备和技术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一键呼叫设备、监控系统、老人健康数据库……有效提升了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效率和质量。
在长辛店街道养老照料中心的餐厅里,20余种菜品满足了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老年餐营养元素搭配均衡、软烂可口,有利于老年人咀嚼、消化。”吴洋说。作为全国老年营养餐的示范基地,该中心不仅在老年人膳食管理上追求精细化,而且将标准化、规范化理念贯穿到养老服务全过程。
“从入院评估开始,我们针对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照护方案,每项服务都有明晰的标准和要求。”吴洋说。据了解,中心根据标准化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将养老服务内容梳理成21项。
失智对护理员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劲松老年家园所有护理员都具有专业资质,并建立了常态化的护理技能培训机制。”丁立娟介绍道。为了拓宽专业人才输入管道,劲松老年家园还与周边的技能培训学校对接合作,缓解了护理员紧缺的难题,确保专业护理人才不断档。
为壮大专业护理队伍,各家养老机构各显神通。颐寿轩每年从专业护理学校引进人才,长辛店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则通过机构内训+外训的方式不断提升养老护理水平。
■ 发挥辐射“周边”作用 树立区域养老服务标杆
根据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北京市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设资助和运营管理办法》规定,养老照料中心应当具备信息管理、居家助老、社区托老、专业支撑、机构养老、技能实训等六大功能。作为就近养老的集中照料专业平台,北京市养老机构的辐射功能加速了就近养老服务体系的形成,也为区域养老树立起了标杆。
颐寿轩养老院是京能京煤集团养老产业子品牌,目前共有10个项目以嵌入式网状分布在西城、丰台、东城等区,辐射十几个小区,实现了品牌化、标准化、连锁化养老管家式服务。“颐寿轩除了做入住长者的服务,最重要的还是辐射,满足周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嵌入型养老机构首先要承担的责任。”张亮说。
“近几年,我们筹建的北京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面向全市失能、半失能老人启动免费上门体检和康复公益项目。”吴洋说:“作为多年深耕养老服务和老年康复服务的专业机构,我们还承担了一些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比如精准帮扶、居家老人巡视探访、喘息照料服务等。”
据了解,长辛店街道养老照料中心目前已辐射周边26个小区,旗下的家政、餐饮、建筑公司还面向老年人开展助洁、助浴、助餐以及适老化改造等服务。
“为响应政府号召,我们在重点接收周边失能失智老人入住的同时,也面向周边小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丁立娟告诉记者:“机构功能丰富,配备人员专业,老人不必离开熟悉的环境,这是机构辐射的优势,目前我们已经辐射了周围三四个小区。”
据了解,劲松老年家园还承接了劲松地区失智筛查和基地建设项目,并参与北京市养老机构内失智老人的生活护理标准、管理标准的制定,为社会各界关注失智老人、提高护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北京市民政局、市卫健委近日印发文件提出,建立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以街道(乡镇)为单位,明确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办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各自功能定位及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实现老年人就近养老。可以预见,养老“离家不离街”将成为打通就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关键点。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