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养老是什么?如何托起更绚丽的“夕阳红”?

文化养老是什么?如何托起更绚丽的“夕阳红”?

导语

原标题:党报看门道丨文化养老是什么?如何托起更绚丽的“夕阳红”?谈起文化养老,有些人感到陌生。事实上,养老不仅要保障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更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现实中,老

文化养老是什么?如何托起更绚丽的“夕阳红”?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文化养老是什么?如何托起更绚丽的“夕阳红”?

文化养老是什么?如何托起更绚丽的“夕阳红”?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文化养老是什么?如何托起更绚丽的“夕阳红”?
导语

原标题:党报看门道丨文化养老是什么?如何托起更绚丽的“夕阳红”?谈起文化养老,有些人感到陌生。事实上,养老不仅要保障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更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现实中,老

原标题:党报看门道丨文化养老是什么?如何托起更绚丽的“夕阳红”?

谈起文化养老,有些人感到陌生。事实上,养老不仅要保障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更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现实中,老年大学、老年文化活动室等属于文化养老的范畴。谈到这些,很多老年人却有不少牢骚:老年大学“一座难求”,报名堪比春运抢票;一些老年活动室要么常年门可罗雀、要么活动室熙熙攘攘无立锥之地。

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最近,济宁市出台了一项指标体系,对文化养老进行了引导和规范。

据《大众日报》报道,“济宁文化养老指标体系”在2019尼山文化养老论坛上正式发布。指标体系分为文化养老示范评估机构指标体系和文化养老示范村(居)委会、示范乡(镇)、示范县(市、区)四大评估指标体系,从不同层级组织出发,设计出适用于本区域使用的具体指标。济宁文化养老指标体系的发布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绩效评估的空白。

以文化养老示范评估机构指标体系为例,济宁市要求养老机构需在设施建设方面配备专门的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健身场所和无障碍设施。活动开展方面成立老年人兴趣小组或社团;定期聘请专业人员为老年人开展养生教育、急救常识等;定期举办适合老年人的旅游、参观活动;设立老年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老年人互助活动……如何完善文化养老硬件配置,如何服务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都有了明确的标准。

文化养老为何如此重要?

加强老年文化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山东是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18年底,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23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2.29%,是全国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至2017年底,我省家庭人口中含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户数比例为39.4%。在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中,“空巢”家庭比例的高达60.4%。其中,单身老人户数占比22.1%,只有一对老年夫妻的户数占比38.4%。

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丰富,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在许多地方,老年大学招生报名堪比“春运”,很多人为拿到名额凌晨就去排队领号。“一座难求”的背后,反映了老年人对精神文化旺盛的需求,与现实条件之间的巨大缺口。

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山东按照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持续推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省各类养老机构2221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500家、农村幸福院1.1万家、居家养老信息平台101家,建成机构养老床位46万张、护理床位17万张。同时,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积极优化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牢固树立培育积极老龄观,将养老、孝老、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记者也注意到,目前老年文化建设与人口老龄化发展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各地对文化养老的重视程度不一。做好文化养老工作,必须转变观念,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予以足够重视。

在认识上,要将文化养老作为一道“必答题”,而非“选答题”。一些子女在照顾老人生活时,注重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缺乏对老人精神生活的关注,“工作忙,没时间”成为人们惯用的借口,“常回家看看”成为奢望。虽然精神生活是更高层级的追求,但不意味着精神生活必须依附于物质生活,或者必须先有物质生活再有精神生活。在养老问题上,对老人精神生活的关注应与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同等重要,而不能刻意安排先后顺序。事实上,绝大部分老人的要求并不高,在生活条件不富裕的情况下,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多一些问候,社会能多一些关怀,老人同样能够得到满足。

在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农村文化养老工作,以更大力度改善农村养老条件。当前,农村养老水平和城市差距比较大,在文化养老方面差距更甚。曾有专家提出“农村老人最大的问题不再是物质匮乏,而是精神上的空虚”。特别是农村留守老人,他们渴望子女的体贴与照顾,渴望参与更多的社会交往,期盼丰富的精神生活。但子女离巢使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难以很好解决,面临诸多困境。在农村养老工作中,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更多,任务更加艰巨。

此外,做好文化养老,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每个人都不应是旁观者。规模庞大的文化基础设施需要政府投入,文化活动需要社会组织参与,“常回家看看”应成为个人自觉的行动。对于老年人的关怀,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帮助他们走出焦虑,安享晚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年轻人就有更可期的未来。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蒋兴坤报道)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