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浙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综述:幸福养老 “浙里”更好

十八大以来浙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综述:幸福养老 “浙里”更好

导语

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级民政部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

十八大以来浙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综述:幸福养老 “浙里”更好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十八大以来浙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综述:幸福养老 “浙里”更好

十八大以来浙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综述:幸福养老 “浙里”更好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十八大以来浙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综述:幸福养老 “浙里”更好
导语

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级民政部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

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级民政部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有力推动养老服务工作“从无到有”,迈入“从有到好”、“从好到优”的新时代。我省的养老服务工作因此成为连续两年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全国唯一省份。

在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文化站的公益瑜伽班里,老年学员们正在训练。记者倪雁强张孙超通讯员 潘燕静 摄

率先立法,标准先行

2018年底,全省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122万余人,占户籍人口的22.4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汹涌而来的老龄化,我省加快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将养老服务列入11个市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评价,连续7年作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发布系列文件,就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民办养老产业、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养老机构综合保险、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等作出规定,努力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体系建设依法推动。2015年1月25日,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综合性社会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在此前后,我省发布了《居家服务与管理规范》等数十个省级及地方性养老标准,使养老服务进一步细化、量化、标准化。

为了加快养老体系建设,各级财政安排100多亿元,吸引带动了大量的民间资金投入。省财政从2019年起,单独设立现代社会养老服务专项资金,数额从5.37亿元增加到8.25亿元,主要用于养老院建设、民办机构床位补贴、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和智慧养老等方面。

创新推动康养体系建设。浙江高龄老人越来越多,康复需求越来越大,今年在全省开展了康养体系建设试点,努力统筹康养资源,建立康养联合体,通过康复训练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建立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点,发展租赁服务。

2019年8月30日至31日,全省养老护理员大赛在在宁波举行,这是大赛前三强上台领奖。

养老服务,关键在队伍。2017年、2018年两年间连续3次派遣60位人员赴日本、德国培训。今年又派出养老护理员赴日本静冈骏府葵会研修,邀请日本专家为全省认知症老年人照护培训班讲课。在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或护理大专班,努力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在今年10月全国养老护理技能竞赛中,我省4位选手一举拿下团体总分第一名、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的佳绩。

规划引领,增加供给

“养老不离家,垂暮不离亲”,桐庐县家门口的幸福养老新模式入选共享发展的“2019浙江县域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不仅桐庐,我省各地都在因地制宜,用创新思维完善养老设施。杭州市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城市建设规划;绍兴市政府规定政府闲置办公用房专门用于养老服务或旅游开发;丽水市统一规划布局社区嵌入式养老护理机构建设,让养老机构像幼儿园一样,成为住宅小区的标配。

2016年12月27日,杭州最大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阳光家园投入使用。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董旭明 张迪 摄

支持社会力量参加机构养老服务。对养老服务市场,坚持高度开放、公平竞争,实行三个“一视同仁”,即国内国外一视同仁、公办民办一视同仁、国企民企一视同仁。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浙江养老市场,壮大了绿康、绿城、金色年华等本地企业,引来了上海佰仁堂、重庆百龄帮等外地企业。

敬老院布局调整加快。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实行分片设置,撤并规模过小的、改造消防不达标的,重点为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目前,德清5家敬老院全部交给上海海阳养老服务公司运营。松阳大多数特困老人集中在由专业机构运营的县福利中心集中供养。

目前,全省共有2300多家养老院,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床位38张。养老院的民办与公办之比为62:38,机构床位的民办与公办之比为63:37。

全面覆盖,专业提升

鄞州区东柳街道中兴社区的孙奶奶,与护工刘阿姨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照护上的默契让她住得很开心、很安心。秘诀是小柏家护拥有的大数据“需求匹配”,老年人与护理员分别将爱好、信仰等近百个细节输入系统,自动匹配供方与需方,使两者“一见钟情”。运用互联网思维,破解传统专业照护上门供需间信息不对称、服务无标准、效果难评估和价格不透明的需求痛点,全省居家养老服务也正由当初的家政服务向个性化精准护理服务转型升级。

老人们在老年食堂就餐。图据视野网

社区照料中心全面覆盖。从2013年开始,实施全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三年推进计划。目前,全省2.48万个城乡均建有照料中心。省政府将老年人助餐配送餐列入201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开办老年食堂、建设中心食堂、依托养老机构配送、委托社会餐饮配送、邻里助餐、互联网+助餐等多种模式,确保助餐覆盖到全省1.35万个城乡社区。

居家养老服务提档升级。从2018年起开始建设的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到年底将超过700个。在这里,生活服务、康复护理服务、托养服务、家庭支持服务、社会工作和心理疏导服务以及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一应俱全,均由专业机构运行,真正让老年人在家就能得到专业化服务。已连续两年列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到2022年每个乡镇(街道)均有这样的机构。

一键在手,养老不愁

在儿子的帮助下,通过义乌市民政局最新上线的“浙里办”App阳光政务版块“养老机构入住”, 87岁的张奶奶最终选择入住怡乐新村养老服务中心的单间房。根据老人提供的身份信息,系统通过老人授权的体检报告数据比对,完成初审,获准入院。她也因此成为我省通过互联网平台完成入住养老机构的第一人。

桐乡市乌镇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人凭借乐享生活卡便可享受照料中心提供的线上线下服务。记者沈志成市委报道组 张潘丽 摄

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我省借助互联网手段,相继推出了码上办、一卡支付、无卡支付、助餐结算及高龄津贴信息化管理等服务,为老人提供越来越便捷的助老服务。

伴随着互联网+养老的“浙里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正式启动,我省养老服务将进入智慧时代。正如省民政厅副厅长方仁表所说的那样,随着互联网+养老的快速推进,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技术运用,“一键在手,养老不愁”将成为现实。当前,浙江正在努力共画养老同心圆,实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同频共振。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