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委员建议把养老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
导语
深圳要如何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新愿景?昨天,在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联组讨论四组会议上,来自教育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广东: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委员建议把养老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
导语
深圳要如何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新愿景?昨天,在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联组讨论四组会议上,来自教育
深圳要如何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新愿景?昨天,在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联组讨论四组会议上,来自教育、医疗、社保、卫生健康等多个领域的市政协委员围绕“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献计献策。
“深圳的候鸟型老人特别多,据调查,子女在深圳的老人中,80%愿意跟随子女到深圳养老。”市政协委员易松国说,目前深圳养老设施比较薄弱,养老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等方面的程度有待提高,许多民办的养老机构运营管理能力和社区服务能力比较低下。
易松国建议,首先要建立相关的顶层制度,把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到城市规划中,并在现有的社区挖掘和寻找更多的照料中心等养老设施。“把民政和医疗有机结合起来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易松国认为,在未来的养老事业中,要加大对民间力量进入养老方面的扶持和支持。
“高额的课外补习费用成为深圳家庭一项较大的开支,也影响了深圳家庭的幸福指数。”市政协委员邬晓莉建议可借鉴苏州政府部门的做法,对有品牌的培训中心进行支持。建议由教科研院专门抽调人手对全市优质的名师资源进行整合,政府适当拨付给他们一定的费用,让他们把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课程进行梳理,拍成“微课”。
“每个学生都有密码,随时随地在家里上网学习,可以点击到最有名的老师的课程。”邬晓莉认为,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消除家长的焦虑,另一方面也会促进民办的培训中心进行转型,让他们真正从事素质教育,培养孩子兴趣,而不是针对学业考试。
市政协委员潘争艳建议深圳设立专业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目前困境儿童主要是无人抚养的孤儿,还有因为父母重残重疾无法监护的孩子,也有一些流浪在深圳的孩子。“这些孩子如果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的学校,他们就只能待在救助站,这对他们的身心成长是不利的。”潘争艳建议深圳教育部门可以确定一两所职业技术学校,专门为困境儿童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