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启动养老护理员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家属保姆都要学居家照护
导语
“以前我们都觉得只要是老年人,最好就要睡硬床。但学习过压疮护理后,我就会建议家属尽早给老人更换软硬适中的楔形床垫。”在养老驿站工作的养老护理员刘家楼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北京:西城启动养老护理员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家属保姆都要学居家照护
导语
“以前我们都觉得只要是老年人,最好就要睡硬床。但学习过压疮护理后,我就会建议家属尽早给老人更换软硬适中的楔形床垫。”在养老驿站工作的养老护理员刘家楼
“以前我们都觉得只要是老年人,最好就要睡硬床。但学习过压疮护理后,我就会建议家属尽早给老人更换软硬适中的楔形床垫。”在养老驿站工作的养老护理员刘家楼最近没事儿就捧着手机在线上课,九大部分、上百节免费的专业课程成了他的“居家照护宝典”。
按照本市的养老格局,90%的老年人将居家养老。对居家养老照护者的专业培训迫在眉睫。今年5月,西城区民政局启动养老护理员能力提升三年培训计划,面向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员和包括家属、保姆等在内的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家庭照护者两类人员,免费开展居家照护培训。计划每年至少完成培训1万人,3年培训3万人。这样的培训,效果怎样呢?
【培训开讲】增加心理辅导内容,业内“大咖”参与课程编纂
承担此次培训任务中的多个街道任务的北京中磊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张磊介绍,养老护理员能力提升培训课程分九大部分、上百节课程。其中,针对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的课程为90课时,内容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开发,侧重相关专业护理知识;面向家庭照护者培训为24课时,按照《居家养老护理员实用手册》内容,主要针对日常护理知识开展培训。同时,还聘请了老年照护经验丰富的知名医院护士长、专业养老机构的护理部主任、专业院校的老师教授等业内“大咖”参与课程编纂。所有课程均编制了通俗易懂的视频版。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课程以线上培训为主,辅以线下课程。培训对象以西城区60岁及以上老年家庭尤其是失能老年家庭为基础,包括西城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以及家属和保姆在内的家庭照护者等。
“课程既有专业理论知识也有操作技能培训,比如日常护理、慢病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张磊介绍,照护者可以初步掌握基本护理技能技巧,减轻家庭护理负担。同时,也使健康家庭做好失能老年病前期预防。课程中还专门加入了心理辅导内容,特别是针对失能老人的心理慰藉,更可提升照护人员发现老年人心理变化的能力,为其提供恰当的心理照护。
“虽然课时有标准,但课程将在很长时间内保持开放状态,方便大家随时登录学习。”张磊解释道。
【上门照护】广外街道白菜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慢病照护即学即用
上午,养老护理员刘家楼刚从79岁的叶奶奶家回来,老人长期卧床,这次预约的是压疮护理。
白菜湾养老服务驿站今年5月开放投用,今年39岁的刘家楼从事养老护理行业十几年,是驿站上门居家照护的主力。疫情后,能够从事专门为老服务的家政服务员缺口大,养老驿站的居家上门服务预约量明显增加。西城区启动的居家照护技能培训成了“及时雨”。刘家楼尤其对其中关于慢病照护的课程感兴趣,每天都要在手机上反复学习。
患者准备、护理员准备、环境准备,刚系统学习过的内容,立刻用于实践。开窗通风、严格进行七步洗手法,各项准备就绪,刘家楼仔细观察老人的情况,先将其右手往下放,再将老人翻身与床形成30度的夹角,“这是‘30度翻身法’。长期卧床的老人不能硬拉,也不要生硬地把她扳成90度角。”刘家楼向老人家属解释。细心的他还发现,叶奶奶睡的是硬板床,“床太硬,老人的髋部容易摩擦破口,形成褥疮。”他根据课程内容,建议家属更换成软硬适中的楔形床垫。
这段时间,刘家楼修脚的技术也明显提升。“老年人眼神儿不好,又难以坚持长时间弯腰,几乎9成预约居家服务的客户都有修脚需求。”培训里的“修脚”课程,也成了刘家楼的重点学习内容。
驿站负责人刘林表示,此次该驿站4名护理员全部参加培训。培训课程实操性强,几乎覆盖了上门居家服务的各个方面。而且,除了护理员,该驿站也利用其“物业+养老”的特色模式,让提供保洁等居家上门服务的物业服务人员也参加了此次培训,扩大学习普及人群。
“我们有12位养老护理员参加培训,像‘照护安全’等内容都很实用。”什刹海街道华方养老照料中心负责人苏桂兰反复提到培训中的“安全”内容。
“以前上门洗澡我们也会注意老人的一些基本身体情况,但这次居家照护课程详细列出了需要进行身体检测的各项内容,包括要提前询问老人有没有糖尿病、是否注射过胰岛素,有没有低血糖,是否吃过饭,还要为老人测量血压等。”苏桂兰解释,老年人洗澡容易犯晕,尤其是没服药、没吃饭更容易出现不适。现在,这些容易忽视的安全细节都被写入了课程。
老人的照护安全,还涉及到心理慰藉服务。前不久,该中心49岁的养老护理员党彩虹就遇到一位想不开的奶奶。“小党,你来看看我吧。”那天,一位党彩虹经常去上门服务的奶奶给她打来电话。从电话声音中,党彩虹就听出不对劲。她骑上车就赶到奶奶家,老人看见她就落了泪。“有什么事儿您跟我说。”党彩虹立即上前安抚老人。原来,因为房子的问题,家里孩子起了争执,老人心里难过。“有事儿您得和他们沟通,不要憋着。”党彩虹当即给老人子女打电话,孩子一听立马赶回家。对方连称,其实大家就是赌气,但没想到子女间矛盾让老母亲如此难过。一番疏导,矛盾解开。
“培训中专门开设了心理慰藉的课程。‘精神慰藉’一章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沟通疏导,要观察老人情绪变化等,找出情绪障碍。”党彩虹表示,心理慰藉服务也是居家照护的重要内容。
“不能光是‘闷头干活’,还要交流。”苏桂兰表示,培训内容也提出居家照护要先根据老年人精神状况进行“心理判断”,通过询问判断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再开展相关照护服务。
此外,防跌倒、防走失、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内容也都属于照护安全范围,目的就是为提高居家照护者的安全意识。党彩虹现在每次离开老人家时,都要“多看一眼”,检查燃气、电插销、水龙头等安全点位,同时还要观察冰箱里有没有时间太长的剩菜、药品是否过期等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家属照护】希望实操性更强,增加线上线下交流渠道
除了养老护理员,家属、保姆等居家照护者也是此次培训的更广泛群体。
家住广外街道京铁和园社区的田志军今年58岁,目前他和爱人要同时照顾两家几位年过八十的老人。虽然照顾老人十来年早已经验丰富,但自从参加这次培训,他也时不常地从培训课程里挑出一些实用经验,和家人共享。
对于课程,田志军表示,大多数家属毕竟不是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相比理论知识,他更倾向于各种实操性强的技术类内容。“家属需要处理很多照料上的细节问题,以及一些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法。”他举例说,比如发现老人突然晕倒,第一时间该如何处理?老人去世了,料理后事的程序、渠道有哪些?“不妨在课程里增加相关内容,或在社区中开设可供居家照护家属交流的线上、线下渠道,随时沟通处理。”
【马上就访】居家照护培训还将不断扩面增容
西城区民政局养老工作科科长王建福介绍,按照本市相关通知要求,“每万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护理员数”是作为衡量全市和各区“老有所养”保障水平的指标之一。为推进养老护理员服务资源的均衡协调发展,西城区推出“七有”“五性”老有所养养老护理员能力提升3年培训方案。而该方案也是该区“老有所养”系列工程中的一项。
截至目前,该区15个街道中,已有7个街道全部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今年的培训计划,第三季度内将完成今年的全部培训任务。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西城区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四分之一。而按照本市“9064”的养老格局,90%的老年人将居家养老。对居家养老照护者的专业培训迫在眉睫。
另外,从实际情况看,很多照顾高龄老人家庭的照护者本人,也已是60岁上下的低龄老人,学习实用的居家照护基本技能,也可使老年人逐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王建福表示,3年计划培训3万人,只是初步目标,今后的培训还将不断扩面增容。此次培训开展以来,已基本实现所有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培训全覆盖。接下来,还将把西城区养老服务商、家政服务机构等相关领域的居家照护人员纳入家庭照护者培训的目标人群。培训范围也将持续扩大,今后像社区养老巡视员等与为老服务有关的人员都将接受培训。
此外,王建福表示,今年受疫情影响,培训以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方式开展,区级统筹、街道落实、社区配合形成区、街、居“三方联动”促使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达到双提升。今后,还将开放更多报名渠道,欢迎更多人参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