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一个养老护理员16年的默默坚守与追求
导语
陕西省:一个养老护理员16年的默默坚守与追求■ 记者札记 方小连其实很普通,长着一张圆脸,总是面带微笑。采访她时经常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断,甚至中午吃饭时,遇上突发事件,把碗一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陕西省:一个养老护理员16年的默默坚守与追求
导语
陕西省:一个养老护理员16年的默默坚守与追求■ 记者札记 方小连其实很普通,长着一张圆脸,总是面带微笑。采访她时经常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断,甚至中午吃饭时,遇上突发事件,把碗一
陕西省:一个养老护理员16年的默默坚守与追求
■ 记者札记
方小连其实很普通,长着一张圆脸,总是面带微笑。采访她时经常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断,甚至中午吃饭时,遇上突发事件,把碗一撂就得立马赶过去。“我们这个行业就是这样。”除了简单的“端屎把尿”,更需要跟老人“真心交流”,常常有老人拉着护理员的手不停地说着大家根本听不懂的话,可即便这样,也从不见她们面露烦色,她们总是陪伴着老人,仔细倾听老人的需求。
方小连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她在采访中一再说,“我没做什么,这是我的工作,外人看着觉得很辛苦、很累,但我们早已习惯,这太平常了。”确实,身为护理员,方小连们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她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喂饭、按摩、擦屎、洗澡……但正是在这个如此平凡的岗位上,这群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老人需要时,立刻奔到床前。
有人曾问过方小连,你这样执着地付出,图的是什么?她回答,“我没想很多,只想让老人们生活得更快乐些。”我想,在不刻意中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也许就是方小连的最大魅力所在。
本报记者 ?翟 倩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韶华老去、历经沧桑的老人,他们与之朝夕相对,无怨无悔。
浙江省桐庐县社会福利中心护理员方小连,就是这群人中的代表。在养老护理员这个岗位上,她一干就是16年。
对老人,她照顾得尽心尽责
“一、二、三,起!”早上6时40分,方小连就和一起上早班的另外两名护理员配合着帮83岁的吴奶奶起身。吴奶奶已经入院3年了,因为心脏不好,导致胃口长期不佳,吃饭的速度特别慢,往往吃一餐早饭要花上20分钟。方小连细心帮助吴奶奶穿好衣服之后,把她搀扶到大厅的吧台处,让她可以和其他老人一块吃饭。当天老人们的早餐是一个肉包和一碗稀饭,方小连将包子皮撕成了一块一块的,蘸些稀饭汤喂给老人吃,足足花了近20分钟。
“吃完就好,我们把嘴擦一擦。”面对吴奶奶,方小连说话的语气格外温柔。方小连说,像吴奶奶这样的老人在特护组里是最常见的,往往要“吃一餐就擦一次”,但护理人员却不能有任何的埋怨情绪,这是特护组护理员的基本要求,更是职业素养。
别看现在方小连在护理老人时游刃有余,在16年前,刚进福利中心时,她还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会,甚至从没想过自己会从事这份事业。
16年前,36岁的方小连,还在淳安县安阳乡做纺织工。“当时桐庐县社会福利中心的何院长到我们村招工,我觉得可以试试,就跟着回来了。”方小连觉得当年的决定很正确,“何院长招工时说过,做这行要有爱心、有耐心,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老人。”16年来,方小连把这句话当做座右铭,努力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尽心尽力对待每一位老人。
有位老人中风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有一天早上方小连走进他的房间,吓了一跳,这墙上、床上、地上到处都是大便,老人居然抓着自己的大便到处扔,弄得满房间都是。看到这样的场景,方小连没有说一句抱怨的话,就开始为老人洗澡、换衣服、换床单,然后用抹布把大便一点点清理干净,把所有的事情都干好。
有位老人刚进福利中心的时候,很少会老老实实地躺在床上,喜欢到处乱爬。在那段时间里,方小连几乎24小时看护着他,怕他碰伤撞伤,也怕他爬到哪个角落。有的时候半夜三更爬到离床较远的地方时,还得把他抱回床上。有时候老人不愿回到床上,便拳脚相加,又打又骂。方小连只能好言好语地劝说:“在地上会冻感冒的,回到床上比较舒服些。”
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方小连所在的特护组,每天清晨要三四点钟起床,打理好自己后,便要开始一天的忙碌。烧水、打扫卫生,把开水和早饭送到每位老人的房间,然后再为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洗脸、擦身、端屎端尿、喂药、喂饭。夏天要担心会不会有蚊子,空调温度会不会太低;冬天又要担心老人被子盖得暖不暖和,有没有睡得踏实……基本上一整天都围着老人转,一刻也不能放松。
对家人,她16年没有回家过年
对于很多人来说,16年只是一段漫长的时光。而对方小连来说,16年,成了她和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的距离。
这些年来,每到年关,她总是把回家过年的机会让给其他护理员,自己一人在中心陪留守的老人吃年夜饭、唠家常、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16年。(下转3版)(上接1版)
“你回家过年好了,我留下来。”这些年来,这句话几乎成为方小连的口头禅。遇上同事有事,她主动替岗;遇上谁家老人需要照料,她自发要求顶替。方小连的同事们大部分来自桐庐本地农村,家中的事情不少,所以“喜欢”替班的方小连也似乎永远都空不下来。头几年,由于孩子还小,每逢过年,方小连总是把孩子、丈夫接到福利中心来,让他们和自己一同感受福利中心这个大家庭的氛围。
随着孩子长大,中心领导和同事们有时也会劝方小连回去过个年,但她总会回应一句:“没事,这里的事情我熟,也更需要我。”慢慢地,大家也习惯了在除夕这一天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只要方小连在,同事们都很放心这些留守老人的衣食住行。而老人们过年也都感觉踏实。甚至到后来,如果哪个假期里没有方小连,老人们、中心工作人员甚至都会觉得不“安心”。年复一年,方小连就这样做了福利中心16年的除夕夜“大总管”。
“这16年可以发生很多事,会有遗憾吗?”记者问。
“父亲、公婆先后都过世了,他们可能都记不得我在家时过年的味道了,你说怎么能没有遗憾?”方小连的头低下去,没再说话。
转机出现在2016年的除夕。16年来,方小连第一次回家过年了。这成了福利中心当时最大的“新闻”。福利院的老人们哭了,他们为这个编外的女儿感到高兴;方小连也哭了,因为她舍不得老人,担心自己回去了老人们会不习惯。
“同事们都让我回去,中心领导也是命令一样的口气,想想老家的年味,我就心动了。”说起当时的情形,方小连笑了,“知道我要回家过年,孩子们早早就在家等着,老公还去买了一挂5万响的鞭炮,跟庆祝啥大事似的。”
方小连在家休息了没几天,就又回到了中心上班,“在家休息都不习惯了,还是舍不得院里的老人。”她笑着说。
对同事,她成为大家的榜样
在桐庐县社会福利中心40多名护理员中,方小连是干的年头最长的,“其他护理员干的最长的只有3年。”中心主任王芳说,“她们都是方小连带出来的兵。”
护理行业具有特殊性,工作累、强度大、流动性大已成为大家公认的情形。方小连就像铁打的营盘一样,成为桐庐社会福利中心的主心骨。有什么事情都是她冲在前面。
“我第一年进福利中心就被安排在除夕夜值班,幸亏有小连阿姨替我。”回忆起当年的情形,护理员小李历历在目。当时,20出头的小李刚参加工作,过年前一看到值班表,委屈的眼泪都上来了——“是不是看我是新来的,才让我除夕夜值班啊。”小李心里一直犯着嘀咕。
其实小李不知道,在排班之前,作为班组长的方小连就已经主动和中心领导沟通过。“小姑娘刚来上班,除夕值班肯定不习惯,我是老员工了,还是我来值。”
不过,当时中心领导考虑到方小连已经连续多年值守除夕,没同意。值班表排出后,方小连再次去请求领导,主动替下了小李的班。
“在中心过年的老人看别人都回家了,情绪起伏上会比较厉害,刚上手的护理员不一定能处理得好。”方小连不仅心疼同事,她也担心中心的老人,因为她心里清楚,她这个“老资格”对所有老人的情况会更清楚。
“方小连呦,那是我的组长,她人很好的,很温和,我们怎么干都是她教的!”2013年来中心工作的洪美菊说起方小连直竖大拇指。“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护理知识,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位需要护理的老人希望得到怎样的照顾。只有我们会得多,家属们才会放心地将老人交给我们照顾。”洪美菊在方小连的帮助下,现在不仅学会了各项护理技能,还取得了养老护理员中级职称,就连服务老人时的表情变化,都系统地研究过,力争做到让老人的特护生活“有尊严”。
方小连不仅带着同事一起学习护理知识,在日常工作中也默默地帮助大家。今年五一过后,中心排了洪美菊值夜班,恰逢她的父亲去世,洪美菊正想跟中心商量看有谁能够替班时,方小连主动站出来说:“我来替班,你赶紧回家。”这件事让洪美菊深深地记在心里。“对护理员来说,他们最怕的就是值夜班,因为白天工作人员多,后勤保障也齐全,晚上则不同,两个护理员要负责照顾二十五六位老人,工作量比白天要大好几倍,很少有人会主动要求替班的。”王芳在一旁的解释让记者了解了方小连的这一行为对洪美菊产生的意义。
“我们中心一共住着220名老人,90%以上都是护理型老人。”王芳说,“像方小连这样坚持这么多年,真心关心老人,把他们当成家人来对待,真是很不容易的。”
对福利中心,她的感情比谁都深
“为什么您会在福利中心待了16年?”记者对此很好奇。
“习惯了,我这个人不喜欢换地方。”方小连的回答很简单,似乎并不能完全为记者解惑,但是看看她这些年的经历,看到她与老人之间融洽的交流,应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一个除夕夜,当时大家在一起吃团圆饭,饺子刚上桌,还没来得及动筷,一位老伯大便了,老人的子女在一旁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方小连她们想都没想就开始收拾,十几分钟就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老人的子女感动得直落泪,“太谢谢您了,大过年的还给您添麻烦!”可方小连却觉得这没什么,“这是我们的工作,平常也是这样做的。”
有位老人患有糖尿病并发症,他的腿和脚从里往外烂,脓疮时不时就往外流水,药吃了许多,就是不见好转。特别是夏天的时候,那情形看着就让人难过。于是方小连决定一定要严格按医嘱喂药,每天定时两次给老人洗腿脚,严重时随时给他擦洗,裤子每天一换,必要时随时更换。每天帮着洗疮口一般人都受不了,那样子看起来让人揪心,那味道闻起来更让人恶心,但方小连却把老人当自己父母一样来服侍,没有一丝嫌弃,没有一丝厌恶,每个动作都做得那么到位,那么认真。
有位老人患有脑萎缩症,看起来与常人无异,然而时常会神志不清。经常不要吃饭不要吃药,方小连要像哄小孩一样哄着她吃饭吃药,会像照顾小孩一样一口一口地喂着老人。这位老人会骂人,还会经常打人,她不能自理,不能自己单独洗澡,却又不让别人帮着擦洗,方小连只能连哄带骗地帮着擦洗,有时候会冷不防地被老人打一拳、踢一脚,有时老人还会把拿来换洗的干净衣服往浴室地上扔。老人在清醒的时候也会意识到自己这样的举动,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但在神志恍惚的时候又会控制不住自己。面对她,方小连说:“这也没有办法,我们能做的就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如果我们此时愤怒的话,老人情绪会更加激动,有时候就算很疼也要保持微笑,尽量地护理好他们。”
郑老先生2010年大年三十的晚上,从孩子家中吃好团圆饭返回福利中心后不久,就出现了腹部绞痛,上吐下泻。当班的方小连赶到床前时,郑老先生已经吐了一地……翻身、拍背、扶起喝水……这一夜每隔几分钟,她就过去探探郑大伯的额头,一夜没合眼。之后才知道,郑老先生的身体不是很好,被子女接回去吃团圆饭时,一高兴就忘记了护理员的叮嘱,吃得过饱,加上回中心时遇到风寒,一路颠簸,导致出现严重的肠道不适。
“她的话,要听的,不听要吃苦头。”另一位陈老先生说,逢年过节,当老人们被亲属接出中心吃饭的时候,方小连会一一详细记录每位老人的去向,晚上7点开始一一打电话“叫”人,晚上8点就会挨个房间查巡。
“老小孩,老小孩,这些老人啊,不管可不行。”方小连的话语中充满着对老人的宠溺。经过16年的时间,方小连已是知天命的年纪,成为中心特护ab两组的组长,和18位护理员一起护理60位老人,按照中心的规定,她只能在这里工作到55岁,“我舍不得这里可爱的老人,我还想再多做几年,只要中心不‘赶’我,我打算60岁时再考虑退休。”方小连最后笑着说。(上接1版)
在照顾老人时,方小连也常常经受考验。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除夕夜,当时大家在一起吃团圆饭,饺子刚上桌,还没来得及动筷,一位老伯大便了,老人的子女在一旁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方小连他们想都没想就开始收拾,十几分钟就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老人的子女感动得直落泪,“太谢谢您了,大过年的还给您添麻烦!”可方小连却觉得这没什么,“这是我们的工作,平常也是这样做的。”
累并快乐着
“护理工作既繁琐,又辛苦,您怎么一干就是16年?”面对这个问题,方小连想了一下说:“已经习惯了。”
从对护理工作一无所知到如今游刃有余,方小连也付出了很多,“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护理知识,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位需要护理的老人希望得到怎样的照顾。只有我们会得多,家属们才会放心地将老人交给我们照顾。”方小连现在不仅学会了各项护理技能,还取得了养老护理员中级职称,就连服务老人时的表情变化,都系统地研究过,力争做到让老人的特护生活“有尊严”。
“我们中心一共住着220名老人,90%以上都是护理型老人,所以我们这里的护理工作非常重。”中心主任王芳说,“像方小连一样坚持这么多年,真心关心老人,把他们当成家人来对待的,是很不容易的。”
郑老先生在中心住了七八年了,他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大年三十的晚上。这一天,郑老先生从孩子家中吃好团圆饭返回福利中心后不久,就出现了腹部绞痛,上吐下泻。
当班的方小连赶到床前时,郑老先生已经吐了一地……翻身、拍背、扶起喝水……这一夜每隔几分钟,她就过去探探郑大伯的额头,一夜没合眼。
原来,郑老先生的身体不是很好,被子女接回去吃团圆饭时,一高兴就忘记了护理员的叮嘱,吃得过饱,加上回中心时遇到风寒、一路颠簸,导致出现严重的肠道不适。
“她的话,要听的,不听要吃苦头。”另一位陈老先生说,逢年过节,当老人们被亲属接出中心吃饭的时候,方小连会一一详细记录每位老人的去向,晚上7点开始一一打电话“叫”人,晚上8点就会挨个房间查巡。
“老小孩,老小孩,这些老人啊,不管可不行。”方小连笑着说。不但老人服她管,老人的家属也很尊敬她,平常老人生些小病,方小连会直接陪着去医院,看病抓药一手包办;老人临时需要什么物品也是二话不说直接垫付,“回头找他(她)孩子们报账就行。”方小连话说得很直白,但也证明了她与老人及其家属相处得极好。
方小连在采访中一再说,“我没做什么,这是我的工作,外人看着觉得很辛苦、很累,但我们早已习惯,这太平常了。”方小连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她只是在她喜欢的岗位上认真地做着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