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如何走好医养结合路?无缝对接尚待时日
导语
养老机构如何走好医养结合路?无缝对接尚待时日
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我国养老机构总数超过14.46万家,相比于2012年底的4.43万家增长达226%。医养结合背景下,新增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养老机构如何走好医养结合路?无缝对接尚待时日
导语
养老机构如何走好医养结合路?无缝对接尚待时日
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我国养老机构总数超过14.46万家,相比于2012年底的4.43万家增长达226%。医养结合背景下,新增
养老机构如何走好医养结合路?无缝对接尚待时日
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我国养老机构总数超过14.46万家,相比于2012年底的4.43万家增长达226%。医养结合背景下,新增养老机构应如何走好医养结合路?
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12年底达1.94亿人,占总人口的14.3%;而到2016年底,这一人数已达2.3亿,占总人口的16.7%。总体来看,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趋势正在日益加剧。为了应对这一趋势,近年来,我国养老机构建设力度和提质升级力度不断加大,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而民政部相关人员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医养结合是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他表示,经过多年大力推进,截至2017年7月底,全国78.6%的养老院不同形式提供了医疗服务,提前完成50%的预定目标;养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由2015年低于30%提升到了46.4%。
“从国务院‘35号文件’提出医养结合、‘84号文件’专题要求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到医养结合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这说明医养结合对于应对老龄化、发展养老服务业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从业者也已经认识到医养结合的真正含义和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医养结合分会会长、绿康医养集团董事长卓永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如果说几年前很多养老机构从业者对养老的概念仍旧停留在照顾老人生活、为老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娱乐活动上,那么现在大家已经认识到,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往往是叠加的,所以,如果养老院没有医疗服务,那么这家养老院的养老服务体系就是不完整的。
在卓永岳看来,医养结合的“医”主要指符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的基本医疗、康复护理、长期照护、精神慰藉、舒缓疗护等。开展医养结合,能够有效地解决老龄化进程中的这些社会痛点。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曹卓君直言,如今医养结合主要有医疗机构兴办养老、养老机构自办医疗、医疗养老机构合作等多种模式,适合不同规模、不同定位的养老企业,对于养老企业来说,医疗是技术与资金门槛较高的行业,因此,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医养结合模式,能够达到两者间相互助力发展,对于养老机构想要做好医养结合是最关键的。
这些年来,医养结合从提出到现在,曹卓君认为主要有两大变化:第一是行业内更加认同了这一理念,并对于医养结合是中国养老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达成了基本的共识,更加积极地在这一范畴探索中国养老产业的出路与未来;第二是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提出,解决了之前希望实现医养结合的很多障碍,比如取消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的审批,实行备案制等等一些措施落地,让养老企业在医养结合方向上进行实践时方便和容易了许多。不过据某业内人士直言,今天的养老机构在实现医养结合的过程中,仍旧会遇到些许困难。
提及医养结合,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医疗和养老的有机结合,而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举例来说,如果一家养老院和某医疗机构签订了医疗服务合约,但是当老人真正需要医疗服务时,却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治,那么医养结合就变成了一句空话。而这也正是有的人口中所说的医养分家,医与养没有做好无缝对接。
所以想要让医养结合真正落地,那么一家养老机构是与其它医疗机构合作也好、是自己建设有一套完整的医疗服务系统也罢,这家养老机构必须做到24小时随诊随查,让老人的身体健康从真正意义上得到保障。
“在养老机构,一般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较多,很多老人都处于一个多病共存的状态,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更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全科医生,缺乏从业经历的新医生是很难胜任这一工作的,所以对于养老机构内全科医生的培养,必须要有一套规范的培训体系和晋升机制。”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总经理周素娟称,因为集团旗下拥有自己的三级综合医院,所以医院老年病科的服务功能可以直接延伸到养老中心,这样不仅医生、护士的执业合法性可以得到保障,而且养老中心的老人一旦遇到急危重症可直接通过医院为养老中心开设的绿色通道进行救治。所以在她看来,想要实现养老与医疗的无缝对接,设有属于养老中心自己的专业的医疗机构,至关重要。
想要让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机构更具专业性,最好的办法无疑是让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机构与本地区的三甲医院能够形成良好的共建机制,使三甲医院的全科医生能够定期帮助养老中心的医疗团队进行远程会诊、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使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慢慢渗透到养老机构中来,从根本上让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在业务能力水平上得到提升,使更多老人受益。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想要让养老机构与三甲医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合作,那么政府的政策支持无疑是必备条件,否则共建机制的实现,对于养老机构来说无疑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愿望。
在实现医养结合的过程中,人才梯队建设可以说是实现医养结合的基石。据了解,人才稀缺问题这些年来一直困扰着很多养老机构从业者。
“想要配备强大的医疗力量,我们就需要为养老院配备足够多的专业的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然而充实专业人才数量这件事做起来并不简单。”卓永岳直言,在今天绝大多数的年轻医务人员心里,与医院相比,养老院并非择业的最佳选择,这种观念从根本上尚未得到转变。他认为,从中国现阶段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养老机构前景愈发广阔、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加大的层面讲,其实养老机构对于年轻人来说,择业前景是非常良好的。但是观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这还需要行业的推动与努力。
另外据周素娟介绍称,尽管如今政府允许并鼓励社区医疗机构可通过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但是由于社区患者群体基数大,社区医务人员配置有限,社区医生很难走入养老机构实现上门巡诊,但是对于养老院的那些失能与半失能老人而言,走出养老中心,前往医疗机构进行诊治也实属困难。
据了解,很多由综合类医院转行进入养老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进入养老机构就业的初期,也会由于角色的转变而有所不适。卓永岳说:“服务群体和服务对象改变了,在养老机构,尽管有些老人需要慢病康复和护理,但他们不是病人,而是一群来养老的老年人,医护工作者应尊重他们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性,不能像在医院一样将老人当成患者。而且在养老机构,不论是医生还是护士,大家都要同样参与到照顾老人的行列中来,角色的转变很重要。”
为了让医护工作者们更好地适应养老机构的服务群体与工作模式,如今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开始设立自己的培训系统,例如绿康养老,他们会建立自己的院长培训班和医护人员岗前培训班,帮助大家专业系统地掌握医护技能。人才建设是养老行业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