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昆明市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截至2020年12月,全市6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达112.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9.37%,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第一位,老龄事业发展任重而道远。目前,昆明市养老方式主要以传统的居家养老为主,如何推进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如何开展空巢老人智慧化监控工作?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一起来看看委员们怎么说?

推进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

昆明市政协委员、昆明恒辉城市艺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毕晓芬认为,居家养老是昆明市目前来说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养老模式,无论是“9073”(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7%的老人选择在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选择在养老机构中养老),还是“9064”的养老格局,都意味着90%的老年人要居家养老。要使家庭住房成为适宜的老年居所,需要对大量已建社区老旧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

对此,毕晓芬提出建议,希望出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方案和相关措施,并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通过对老年人居家环境施工改造,专施配备、辅具适配等方式,对老年人缺失的生活能力进行补偿或代偿,缓解老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生活不适应,从而有效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环境,使居家安全系数和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毕晓芬说:“首先,制定完善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政策体系,加快培育居家适老化改造市场。然后,要完善政策法规,将从事适老化评估、设计、改造的适老化企业,依据相关规定认定为为老服务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税负减免。与此同时,要规范居家适老化改造市场,完善审核、监管机制,促进其行业健康发展,更有效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比如,大力推进建设社区食堂和高龄老人网络送餐服务。”

此外,毕晓芬认为应该在基层街道社区开展空巢老人监控管家智慧化改造,对全市空巢老人得逐步开展全覆盖智能化的管理。针对空巢老人实行老人建档立卡管理制度,实施空巢老人电子管家制度,通过水表、电表、液化气表和智能门禁、智能手环的智能化监测来对空巢老人进行智能监控,积极为符合条件的独居老人开展居家智慧适老化改造,为独居老年人推广安装智能水表、智能门磁、烟感报警器、家门红外监测器、实时监测老人的生活情况,如果用水量一旦低于0.01立方米,长期没有用电或者家门红外监测器没有响应,街道建立的“一网统管”服务平台将第一时间接收报警信息并及时通知社区,社区工作志愿者将第一时间上门查看老人情况。

搭建社区智慧养老平台

随着国家养老政策的陆续出台,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融合发展的“三社联动”(以社区为平台、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新型互动养老模式开始了更多探索。对此,中国致公党昆明市委员会提出《关于昆明市推进搭建社区智慧养老平台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中指出,昆明市老龄人口对社区照料的需求日益增加,依托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意义重大。其中,社区智慧健康养老模式,是针对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老年人在家居住与社会化养老上门服务相结合的综合养老模式。将机构养老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居家养老,集合了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化为辅助,搭建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的多维智慧健康养老平台。

《建议》还聚焦于拓宽养老服务覆盖面的问题,养老服务中心可通过设立康复门诊、党员之家、老年食堂、老年课堂、看护中心等,根据区内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可考虑全托或日托服务。逐步实现上门家政服务向“家政+护理+物业+应急+其他”综合养老服务的转变,通过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养老服务中心可在康复门诊、看护中心配备家庭护理员,与老人家庭建立相应看护关系(一对一、一对多)。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自理能力以及居住情况,合理调整护理员在老人家中的服务时间、频率、服务内容(生活协助、持续护理、特殊护理)等。

此外,《建议》还关注强化社区养老“互联网+”功能,通过平台功能优化,结合家庭护理员相关工作,完善社区养老线上功能,如健康档案建立及更新、慢病筛查、健康咨询、服务预约、健康讲座、共享轮椅等。设立呼叫中心系统,老人可通过呼叫中心或线上申请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咨询、送水送餐、订票、就医预定、法律维权、心理咨询等各类社会化服务;设立定位监测系统,通过紧急呼叫系统或者腕表等设备,在老人发生危险求救或者摔倒时候自动报警的时候,呼叫中心自动调度120急救中心启动急救程序;设立线上医疗系统,根据老人健康档案,通过老人各种身体特征数据的监测,由平台医护人员给出治疗意见。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云南:聚焦昆明市两会|如何让社区适宜居家养老?委员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