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提升民生福祉。近日,市政府印发了《绵阳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规划》共有6个主题提出了28项发展任务,围绕“建设养老应急救援体系”“智慧养老建设工程”“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协作平台”3个方面进行拓展创新。
在发展方向明确新定位。《规划》创新提出,绵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六新”定位。即通过加强养老服务保障,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通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开创养老服务发展新局面;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满足养老服务发展新要求;通过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通过加强服务质量监管,促进养老服务发展新面貌;通过建设老年友好社会,营建养老孝老敬老新风尚。
在服务内容上增添新举措。《规划》在体制改革、服务保障、普惠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医养结合等方面结合绵阳实际提出了新的举措。规划首次提出将完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深化公建民营、提升护理型床位、构建老年认知障碍预防、评估、干预和照护体系建设,建立留守老年人风险评估制度、四级老年教育体系、构建“一区、两带、三集群”的康养产业发展格局等方面内容作为实施重要内容。基本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服务质量上提出新要求。对养老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养老服务培训体系和养老从业人员培训机制,实现所有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培训全覆盖,以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专业水平。对养老服务质量评价,创新提出了建立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评价机制,形成分层分类的养老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对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创新提出健全“养老服务主干网”“养老服务分支网”和“养老服务接入网”,以及推进公办养老服务设施名称、功能、标识“三统一”,从而为建立层次清晰、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养老服务网络提供了明确指引。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至少建设有5家智慧养老院,开展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培育一批示范企业、示范街道(乡镇),建设多位一体的智慧养老平台。推进联盟区域相关标准互认、政策互通、资源共享,广泛合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和功能互补。全市至少10家养老机构完成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全市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全覆盖,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农村居家“半小时养老服务圈”,建成一批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社区”。同时,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将赡养父母行为纳入公民个人社会诚信档案等。鼓励机构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建设100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等。全市建成9000张普惠性养老床位。
“十四五”,是绵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届时,我市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基本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供给结构更加合理,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产业有效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四川:未来五年,绵阳这样建设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