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19064万人,占13.5%,正在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老龄化、独子化日益加深,医疗和生活护理需求矛盾凸显。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此次提交了《关于完善医疗护理体系建设的建议》,建议实行“生活照护—医疗护理—护理创新”创新体系模式。
近来,“取消护工”以及“规范护工”的呼声多次出现在媒体头条,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前期的调研,朱同玉委员发现,目前护工行业市场化导向明显、护工行业无准入标准资格,缺乏规范化培训。
目前,护工多为“零经验上岗”,虽然多数第三方公司会为护工进行岗前培训,没有进行系统性、专业化培训,存在培训效率低、效果差等不足,多数是走过场、形式化。培训缺乏监督检查。朱同玉委员认为,可以根据工作内容和职责不同,将护理体系分为护理员、助理护理、医疗护理和护理科学研究等不同层次,不同层次教育各有侧重,并有职业上升通道,可有效降低护理人员离职率,提升其职业荣誉感。
朱同玉委员建议,对于日常生活照护由护理员承担,低技术含量、低风险的基础医疗护理由助理护士承担,注册护士承担医疗护理工作,借鉴国际护理发展的经验,护理员和助理护士的工作质量由责任护士兼管,将护理员纳入护理队伍的整体队伍,形成“护理员—临床护士—研究型护士”的岗位体系,实现“生活照护—医疗护理—护理创新”的工作内涵匹配。
基于前期的研究结果,朱同玉委员建议按医疗机构性质、不同专科床位数、患者自理程度、危重程度等需求确定不同专科护理员的合理配置标准,最大程度提高人力资源使用的成本效益、成本效果。同时,将住院病房分为特级需求病房(包括各类重症监护病房)、高需求病房(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等特殊病房)、中需求病房(外科病房)以及低需求病房(普通内科病房)四类,这四类病房医疗护理员的人床比配置比例建议分别为1:0.25、1:0.10、1:0.06和1:0.05。并将此标准和护士配置标准共同纳入医院考评体系,以督促医院的有效执行。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