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全国政协委员丁梅始终关注养老问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也将提交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养老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已占到总人口的18.7%,“十四五”时期,人口老龄化将更为快速。丁梅委员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大势所趋。”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把智能化作为连接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的桥梁,大力推广“互联网+养老”的智能居家养老模式。丁梅委员表示,目前,政府推动下的智慧养老服务仍处于政策推广阶段,面临财政供给不足、数据共享不畅、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削弱了智慧养老服务功能的发挥,影响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为了推进智慧养老高质量发展,丁梅委员提出了几点建议。

丁梅委员表示,首先要打通养老“数据孤岛”,建立数据共享、服务决策协同机制。要通过制定大数据管理标准,实施大数据开放与共享实施细则,让数据共享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发挥政府“大数据最大拥有者”的角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同。将政务大数据共享工作和数据解读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建立开放的评价机制,推进政务数据挖掘和增值利用,督促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工作的落实。加快推进“老龄人口数据库”与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和“银发”智能服务平台的对接,通过“数据先行”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水平,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为老服务的工作效率。

其次,要制定智慧养老相关的标准规范,做好“智养政策供给”。“应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为主力、社会公众为基础的三级联动机制,制定智慧养老服务标准与规范,合理规范养老行业中上下游企业的养老设备供给、统筹社会公众老年人群的数据统计,将二者有机结合融入政府规范范畴。”丁梅委员建议,“还要结合智慧社区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终端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水平评测,让标准符合老年人的实际。”

最后,要综合施策推动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智能化体验。丁梅委员表示,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夯实智能服务基础,努力搭建起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智慧养老与医养康养深度融合。加强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的适老性改造,在基础设施和高科技产品上同时用力,齐头并进。此外,兼顾养老产品的适老性和安全性。随着老年人“触网”成本降低,在跳出“数字鸿沟”的同时,也容易掉入“数字陷阱”。当前,不法分子利用智能手机和APP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应加强对各类智慧养老APP运营的监管,严防利用适老化改造之机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全国政协委员丁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智慧养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