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延七的居民,我们一个都不能落下!”

凌晨4:50,延吉七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施菊的每一天,都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的。她已经在办公室的折叠椅上睡了两个月。起来后,她先往同事们的水杯里倒上刚烧的热水,然后到睦邻中心的志愿者工作区做消杀,把存放抗原试剂的房间拉上窗帘,以防曝晒导致失效……

近日,延吉七村居民区顺利被列为“防范区”。这是个大型老龄化小区,共有2812户,5500多名居民,老年人占一半。如此大体量的老居民区,在此次疫情中如何守住防线?

特殊时期善用分层理念

早晨,延吉七村的“老少二人组”开始两两行动起来,为社区居民发放抗原。年纪较大的楼组长在和居民沟通、登记信息的同时,年轻人在一旁负责搬运物资,给老年居民生成核酸检测码。这是施菊制定的志愿者老带新机制。

由于老小区楼组长普遍年龄偏大,延吉七村依托168位活跃志愿者,由1位楼组长带领1位本楼年轻志愿者组成“老少二人组”,互相补位,在楼组内形成“自循环”,有效地降低了感染概率,提升了服务效率。

“延吉七村有‘3个1’的管理机制,这是封闭管理期间一切工作的根基。”施菊说,除了1项志愿服务机制以外,还包括1张底数清单、1个微信群。

小区的“1张底数清单”是通过线上线下“双敲门”排摸出来的。在前期已掌握的居民底数的基础上,居委组织力量在线上线下开展“地毯式”排查,掌握家庭人口数,以及老人、病人、孕产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情况,形成详尽的底数清单,并及时做好动态更新。

每个楼组都建立“1个微信群”,这是防疫期间大多数居民区的做法。延吉七村的每个楼组微信群里,都有居委干部、楼组长、志愿者组成的“三人小组”。

居委干部负责信息发布,做好防疫政策和措施等方面的答疑解惑,同时及时掌握居民情况和诉求,按需为居民提供药品代购等服务。楼组长是大家的“知心大姐”,及时关注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做好心理疏导。志愿者充当“跑腿小哥”,为居民们“送货上门”。

“社区工作要细致和精准。”施菊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思维。“过去,基层治理偏扁平化,一个人对着几百甚至上千人。特殊时期要善用分层理念,一层层拆解任务、落实责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盘”是为了优化流程

傍晚,小区刚完成一次全员核酸筛查,施菊召集居委干部、志愿者利用吃饭的十几分钟时间,复盘当天的工作情况。“即使再忙再累,这样的复盘也非常必要,我们就是在这种随时总结和改进中,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

每次全员核酸筛查,延吉七村都要面对一个涉及5500多居民的超大核酸检测现场。

“还记得一次核酸筛查前,居委通宵讨论检测点位安排、楼栋检测顺序、人员行进路径、工作人员分工甚至站位,并反复实地演练流程。”一位在延七服务十几年的志愿者说,“检测结束后,我们就当天的现场情况进行详细讨论,查找问题和不足,优化完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做之前有计划,过程中有方法,做完后有记录,事后还要总结复盘,形成闭环。”这是每次大规模核酸筛查都能做到安全、有序的“秘诀”,也是小区里整个管理和志愿者团队效率高,每位参与者都能动性十足的原因。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手上都会有一份清单,并有专人记录,我们不打稀里糊涂的仗。”以抗原检测为例,“老少二人组”挨家挨户为居民送上抗原试剂,原地等待居民检测完毕后,一一回收、登记,并在回收袋上鲜明地标上室号,再把详细情况汇报给块长汇总。

这样的层层分工,让居委对已检人群、未检人群、未检原因等情况都清晰掌握。准备足、操作实、记录清的工作方式方便了居民,也大大提升了信息透明度。

体力与精神双重考验

半夜,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施菊从折叠床上叫醒。接到居民求助后,施菊睡意全消,立即起身处理。“封控期间的突发状况很多,半夜老人摔伤、孕妇生产、孩子生病、病人缺药……每件都是大事急事。”

施菊每天凌晨睡,凌晨起,半夜还会被各种紧急电话把仅有的三四小时睡眠撕扯得七零八落。同事们心疼书记,提议轮流值守,却遭到她的拒绝:“晚上来的都是紧急电话,沟通和处理的压力太大。你们累了一整天,晚上必须保证有充足的休息。”

在延吉七村的11名居委干部中,有10名是女性。每次发放物资,几十斤重的箱子,她们轮番用平板车、手推车、电瓶车接运,常常连轴转五六个小时。

“车进来后,卸货、装货、理货、配发,这些流程要无缝衔接,才能保证物资最快速送到居民手里。特别是牛奶、蔬菜等,有保鲜期,更要及时发放。”有居委干部搬完后靠在墙边,头也抬不起来。

更大的考验不是体力,而是精神压力。有的居民团购不报备,还在晚上偷偷出来拿,增加感染风险;有些居民团购西瓜、可乐等超重的非生活必需品,造成志愿者不堪重负。每当这时,施菊都会马上站出来与“团长”们沟通,并通过宣传告知、邻里劝说、民警劝告等方式,进一步规范团购流程。

“为什么奶茶可乐不能团购?”“买东西凭什么经过居委?”有些居民不理解,把矛头都指向她。施菊顶住压力,守住原则:“居民的餐桌是我们要优先考虑的事情,但小区的平安同样重要。我们在做好服务的同时,更要坚持原则,相信居民会理解的。”

不落下任何一个居民

疫情之下,要硬核防疫,更要柔性关怀。施菊把对独居老人、重症病人、残疾人和困难家庭的服务保障放在心上,落在实处。

担任延七居民区党总支书记7年,哪些家庭有特殊困难,哪些居民急需帮助,她心里都有“一本账”。她叮嘱楼组长每日上报特殊群体的情况,主动掌握他们的生活、就医需求,帮助其纾解困境。小区收到的大米、蔬菜等爱心捐赠时,她也总是先想到他们。

对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后归家的居民,居委依据记录,把该居民在此期间错过的物资尽数补齐。“回家的路上我还在发愁,家里储备的食物不多了怎么办……”康复回家的蒋先生此前一直焦虑不已。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施菊和居委干部早已在他回家前就为他准备了鸡蛋、大米等物资。“欢迎回家,需要帮忙就在群里说一声。”朴实的话语,让蒋先生十分感动。

“延七的居民,我们一个都不能落下。”施菊心里有一个信念。“疫情困难时期,基层干部必须冲在前头,我们倾尽全力做好防控,就能让居民少一分担忧,多一分安全。”

疫情以来,延吉新村街道17名居委书记、159名居委干部坚守岗位,加班加点,不眠不休,用他们平凡的身躯和坚韧的意志力,为居民筑起了可靠的防线。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5500人超大核酸现场,半数是老人,上海大型老龄小区疫情中如何守住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