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湿”,当代人多少都被“湿气”所困。你在生活中是否会有头晕眼花、精神不振、大便不爽、舌苔黄厚、肌肉酸痛、疲惫缠身等现象,其实这些都是“湿气重”惹的祸,若不及时调理将有损健康。
人为什么会“湿气重”?这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气候湿润多雨、饮食寒凉、作息不规律等,都有可能创造“湿气入侵人体”的条件。若长期得不到调理,就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
“湿气重”程度不断加深,与日常忽视调理有很大关系,湿气增加而不外排,才会堆积于体内,造成湿水不化。但如果把握住日常调理,促进湿气排出,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湿气重”的影响便会降低。
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调理体内湿气,赶走湿邪呢?这4个办法你可以试试!
一、纠正作息,恢复循环规律
通过对比其实不难发现,生活规律的人,对比作息混乱的人,更不容易被湿邪入侵。这是因为,体质条件保持在良好水平上,人体会形成一种天然屏障,即便遇到负面因素,身体受损程度也不会太高。
反观作息混乱的人,身体消耗较大,天然屏障被打破,那么当他们遇到不利因素时,比如湿寒之气入体,人体无法抵挡,湿寒造成的不利影响就会增加。这也是此类人群,“湿气重”时不适感更明显的原因。
睡眠时间不固定、时长不达标,会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尤其是内循环。湿水想要正常运化并外排,依靠的就是内循环,所以从根源上调整作息,恢复循环功能,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赶走多余湿气。
二、增加运动,加快循环速度
正如我们刚才提到的,体内湿水不化,与内循环有着重要的联系。当循环功能出现异常,循环速度缓慢,那么即便人体想要排出多余的湿水,也力不从心,只能堆积在身体各处。
人体各项机能都具备用“用进废退”的属性,包括循环功能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运动,循环功能为了配合这种“懒散”的生活状态,便会放慢速度,继而导致湿水得不到有效运化。
当代人普遍缺乏运动,只有少部分人保留着定期运动的习惯,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多少都会被“湿气”影响的原因。若想调理,加快循环是关键。
运动过程中,人体循环功能会受到运动刺激,增加机体供血以及血液循环速度,同时改善湿水不化的问题。另外,运动当中自体发热容易出汗,也能促进湿水外排,减轻湿水堆积。
三、食疗调理,温脾胃祛湿气
“湿气重”与脾胃不和是相互的。“湿邪入体”会阻碍气血运行,影响脾胃的正常运作。而脾胃功能不佳,也会增加气血运行负担,加重湿水不化之症。因此,“祛湿化瘀”重视调理脾胃也很关键。
食疗之法直接作用于脾胃,大家可利用一些具备祛湿散寒、温润滋养的食材进行调理。比如茯苓、冬瓜、小米、芹菜、红豆、薏仁、鲫鱼、山药等,这些食材属性温和,进食后可温润脾胃,同时利水化湿。
四、脐疗调理,通经脉补阳气
脐疗之法采取的是体外用药,但由于肚脐位置特殊、结构特殊,所以用药后可实现内调。国学大师南怀瑾提供过一个祛湿验方,将花椒、艾绒、干桂圆打碎捏成小球至于肚脐内,便可达到祛湿效果。
肚脐位于身体中段,腹脏外侧,这里汇聚着多条重要血脉,同时连接着各个主要穴位。在此用药,不仅渗透力强,而且作用范围更广,一次用药,便可实现全方位调理。
肚脐贴所选药材均为热性,药物发挥作用可驱散体内湿寒之气,同时舒经活络、补足阳气。体内湿气得到抑制,阴阳恢复平衡,“湿气重”带来的不适感自然有所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肚脐贴应重视调理频率,不可一上来就持续性用药。针对精神不振、睡眠不佳、烦躁不安等程度较轻的类型,可采取“贴3休1”的调理节奏。
如果是长期疲惫缠身、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按时睡觉也得不到有效缓解的类型,则说明“湿气重”程度较深,需要集中调理。按照“贴5休2”的节奏进行,效果会更好一些。
睡前贴上,醒后取下,便可实现祛湿,这样方便快捷的祛湿方法,还不快试试?如果担心自制肚脐贴掌握不好药材比例效果不佳,现在有做好的成品,直接贴就行了↓↓↓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如何祛湿?祛湿的4种方法,医生一文教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