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适:老年人如何走出丧偶之痛

心理调适:老年人如何走出丧偶之痛

导语

本报开通情感热线后,许多老年人来电话讲述自己的婚姻故事,这其中有不少人因为丧偶而过着十分痛苦的生活。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一次调查,中国60~64岁的城市低龄老人丧偶率

心理调适:老年人如何走出丧偶之痛
首页 > 健康养生 > 老年养生  >  心理调适:老年人如何走出丧偶之痛

心理调适:老年人如何走出丧偶之痛

首页 > 健康养生 > 老年养生  >  心理调适:老年人如何走出丧偶之痛
导语

本报开通情感热线后,许多老年人来电话讲述自己的婚姻故事,这其中有不少人因为丧偶而过着十分痛苦的生活。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一次调查,中国60~64岁的城市低龄老人丧偶率

    本报开通情感热线后,许多老年人来电话讲述自己的婚姻故事,这其中有不少人因为丧偶而过着十分痛苦的生活。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一次调查,中国60~64岁的城市低龄老人丧偶率为16%,农村为20%。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丧偶率,城市为63%,农村为76%。老年夫妻在几十年相濡以沫中悄悄积淀下一种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平时湮没在琐碎的生活中,只是在丧偶的一瞬间才会爆发出来,给人以致命打击。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心理阴影呢?

   主动走出悲痛 重新寻找生活真谛

      事例:夏大妈的老伴年轻时经常出差,他们夫妻是聚少离多。好不容易等到退休了,两个人有时间在一起享受晚年的美好时光了,可没过几年,丈夫却一病不起,最终离她而去!她心中的精神支柱一下就塌了下来。在那以后将近半年时间,她老是生活在幻觉中,老是听到老伴说“明天我要出差,把我的绒衣准备好。”她急急地把他的绒衣拿出来,才想起他已经不在了,顿时泪如雨下……

      专家点评:丧偶是所有有婚姻的人几乎都要经历的人生过程,夏大妈需要及时地与老姐妹们沟通,多跟朋友们进行交流,“通则不痛”,过好今天和明天,才是对老伴的最好回报,这样就能迈过悲伤的“门槛”。

   慢慢改变周围环境,让老人开始新生

      事例:很多人在丧偶后,最怕见亡人的东西,人亡物在的那种悲凉,铭心刻骨。而于大爷却恰恰相反,他就是要找这种感觉,于是每天把自己关在和老伴生活的那间屋子里不出来,身边摆满老伴的东西——这可急坏了儿女们。

      儿女们觉得无论如何不能让父亲再这样下去了,惟一的办法就是让他离开那个熟悉的环境。女儿想出种种招数,终于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儿子则闪电般找装修队把房子整个变了个样,想给父亲一个惊喜。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当父亲站在那间装修得舒适、明亮的房间时,却没有一丝喜悦,人陡然变蔫了。对于他来说,惟一支撑着他还能活下去的那个环境没有了,他什么也没说,又一次把自己关在房里——他试图自杀。儿女们忙不迭地将他送进医院。

      专家点评:睹物思人是人类一个共同的特点,而老人的这个特点要更为突出,这是因为老人的记忆特点是以回忆往事为“优势”,老伴已经去世,他的注意力就更向老伴留下的物品集中,将自己的思念、情感都投射到了这些物品上,从而创造出一种心理感觉,觉得好像是在跟老伴在交流。这种睹物思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可以使老人的情感得到临时的寄托,悲伤的情感得到缓冲,但睹物思人同时也会让老人的思想、情感过于集中地放在这上面,就会使其对新生活的向往中断。子女们要改变丧偶老人的生活环境,要事先与老人沟通,记住“欲速则不达”,不能“拔苗助长”,要慢慢地让老人从悲痛中走出来。

   向心理医生求助,摆脱抑郁

      事例 :齐大娘今年75岁,老伴去世8年了,是患癌症死的。老两口原来感情一般,争争吵吵到白头。可自从老头去世后,她对他的那份感情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在老头去世的第3年,她看到电视上播出了外地一名治疗老头那种癌症的专家,于是特意坐车到那位专家所在的医院去咨询。一日三餐她总要先在老伴遗像下的矮柜上给老头摆上一份饭,放上一双筷子,8年来一餐也没落过。

      专家点评:自从老伴去世,齐大娘陷入了自责的负面情绪循环中了,这反映出其好的人格特点,就是对自己能进行反思,这是个优点,可以将悲痛变成一种缅怀。但这种自我反思如果过于深切、过度,就变成了一种有害的反思,是抑郁的一种征兆。

      建议遇到这种情况,家人应带老人到医生那里检查,看是否有病态反应;此外,要转移老人的注意力,让老人捡起自己的爱好来,如听听老歌、看看优美的绘画、进行舒缓的体育锻炼等,在阳光不是特别强烈的时候,多出去晒晒太阳、散散步,如果家人能够围绕身边,或种点花草、养点鱼虫猫狗等,也可以缓解抑郁情绪。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