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潘海岚和聂顺江联名提案《“社区+物业”联动发展,探索我省居家养老新模式的建议》提出,在我国基本国情下,超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而与之相矛盾的是家庭小型化与家庭照护功能的不断弱化,为此,他们鼓励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然而,实践中仍面临诸多困境,针对目前认识不到位,服务队伍专业水平不高,以及老年人支付意愿低、营利难等问题。

  在有大量市场需求的现实基础上,借鉴省外的经验和做法,潘海岚和聂顺江建议,首先强化意识导向,充分发挥物业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等优势,更多引进物业服务来满足养老服务需求。通过社区与物业服务等多方联动,推动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物业服务更贴近基层,更精准到个人,物业企业发展养老服务,有着较好的基础支撑。社区居委会可列出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明确政府保障、补助对象及服务内容,社区物业根据要求和标准实施。政府在老年人较多的若干相邻小区,集中建设老年服务中心,由物业服务企业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日间照料、精神慰藉、康复训练、紧急救助等服务,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上门、餐饮、文体、健身等方面的服务。或通过整合周边志愿者、企业、爱心人士等各种优质资源,建立合同式养老服务业者联盟,建立一公里(或15分钟)服务圈,为老人提供菜单式的便利养老服务,降低养老服务的总体社会成本。有条件的小区还可推广社区食堂、邻里互助、党员关爱等项目,把创建“红色物业”与建设老年宜居社区活动结合起来,拓宽物业服务。

  同时,鼓励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养老服务专业人员队伍,加强岗前培训及定期培训。由社区拟定服务收费标准,养老服务营收实行单独核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收费明码标价,公示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投诉方式等事项,确保老年人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潘海岚还建议,建设居家“虚拟养老院”,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作为养老服务的一大特色,落地社区。通过智能设备、便携终端等多种方式实现24小时实时监管和紧急救助“一键呼叫”,既能满足老年群体养老不离社区的心愿,提高长者的生活质量,又能让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减轻机构养老的压力。依托智能物业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养老服务,逐步建立统一的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当前,我省大部分地区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没有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配套,而少数现有的智慧养老平台处于试点推行阶段,缺乏成熟的平台架构和运营模式。为此,建议政府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不同行业资源参与平台服务,并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大数据标准和监管要求。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助力物业开展智慧养老服务。可通过发布《智慧养老合作企业目录》,鼓励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参与,各地组织供需对接会,推动落地。鼓励平台资源整合,以本地区现有覆盖居民小区较多的物业管理信息平台为基础,对接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数据系统,加快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降低前期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并逐步整合。在平台服务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打通街道与“物业养老”服务信息、服务资源,形成以社区为单位的整合式照护网络。政府以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平台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平台部分服务可向社区居民和社会公众采取适当的收费形式,促进平台形成市场化的产业闭环。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物业+社区 为老人提供菜单式的便利居家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