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冬云。徐国康摄
人民网合肥3月7日电(杨赛君)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和“床位空置”现象并存,养老服务向失能等不能自理老年群体、向农村地区的倾斜仍然不够;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建立,老年人支付能力较弱;养老专业人员缺口大,青年人对投身养老行业热情低……养老问题一直是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
“加大养老事业投入,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努力让广大老年人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冬云继续聚焦养老问题,为推动养老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顶层设计破题解决养老服务难题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以安徽为例,“十四五”期间,安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据预测,到“十四五”末,安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431.1万人,比2020年增加284.1万人,增长28.4%;65岁以上和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分别增加67.5万人、62.2万人,分别增长7.4%和34.5%。伴随高龄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失能比例不断提升,对于专业化照护服务的需求更加凸显。
与此同时,安徽养老服务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优质养老服务资源供给尚不充分,城乡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农村养老服务能力较为薄弱,养老服务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升等。
如何破题?张冬云认为,观念和机制是重点,应该从顶层制度设计层面,着力构建5个体系或机制。
构建养老服务法律政策体系。加快养老服务立法进程,出台养老服务发展纲要性文件,以中央名义出台养老服务发展中长期发展纲要,与立法内容相衔接,形成养老服务发展法律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
完善养老服务发展考核体系。建立养老服务考核机制,将养老服务发展纳入国务院大督查和对地方党委政府考核内容。
建立养老服务财政保障体系。参考教育、医疗等行业财政支出情况,建议中央层面研究测算当前中央财政、中央彩票公益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等用于养老服务支出的总额,整合相关资金项目,探索建立合理的国家财政性养老服务支出机制,明确刚性支出比例,保障养老服务发展经费需要。
从供给端,建设“兜底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服务供给体系。
从需求端,建立个人自付、政府补贴、保险共济的支付保障体系。
“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让每位老人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养老服务,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尊严。”张冬云说。
推进公立培疗机构转型为养老服务设施
大量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投入大,困难多,如何解决养老机构数量少的难题?张冬云建议,加快推进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养老服务设施。
我国培疗机构数量多、资产规模大、禀赋条件好,以安徽为例,根据有关部门摸排,全省就有培训疗养机构28家,其中省直单位15家,如何充分发挥这些培养机构的功能和价值?转型发展养老服务,是增加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路径,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健康养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举措。
但在实际推进中,此项工作还存在政策落实缺乏刚性要求、培训疗养机构改革情况复杂,改革难度相对较大的难题。
为此,张冬云建议:中央部委层面在转型的条件和标准、转型路径、转型后机构运营管理等方面出台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加大推进力度。
在中央、省级层面分级成立国有养老服务运营平台,统一承接划转资产以形成规模效益。
对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养老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将把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养老项目列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并引导金融机构为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