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是老年人哮喘等基础疾病多发的季节。几天前,家住闵行区爱博四村的81岁老伯张连发感到呼吸困难,赶紧按了手环上的求助电话,几分钟后,结对的社区管家小顾和新虹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护士一同上门,协助做了吸氧操作、服药等,使老人很快缓了过来。
这并不是个例。在新虹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一块信息大屏上,实时“链接”着分布在街道各居委数百位居家老人的安全和健康状况。老人是否卧床状态,睡眠情况如何,离开床位或离家有多久,心率血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都在24小时监控中;老人在家出现突发情况,或有求助需求,也会立刻有人响应,必要时快速上门服务。
“在家中安装传感设备和智能产品,实现与家门口养老服务站的联动,让老人在家中就享受到与现实养老院类似的全方位照护”——这是闵行区正在新虹街道试点建设的居家“虚拟养老院”,目前已覆盖街道的200多位空巢、高龄独居、失能失智等老人,预计今年还将在莘庄镇、七宝镇、虹桥镇等街镇扩大试点范围。
在本市“9073”养老服务格局中,绝大部分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这样的居家“虚拟养老院”,既能满足“养老不离家”的心愿,又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机构养老的压力,可谓一举多得。但记者采访发现,虽然老百姓对这个新模式纷纷叫好,但要进一步推广应用,并让人们愿意“买单”,还存在不小的难度。
高龄老人的“突发状况”
子女不在身边,或一个人居住,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力不从心……即使是平常相对健康的老人,居家养老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有一次,我吃药时胶囊卡在喉咙口,摔在地板上晕了过去,醒来后发现头上出血了。”89岁的苏爷爷谈起独居在家的困境,直言真的有点后怕。
因此,在新虹街道推出居家“虚拟养老院”不久,苏爷爷便主动安装了智能腕表和智能监护床垫等数字化设备。如今,经过一年多的使用,苏爷爷感受到了踏踏实实的“安全感”:“以前碰到什么急的事情,自己一个人也没什么办法,现在遇到紧急的事,腕表一按就可以直接呼叫社区管家,他们马上就上门了,感觉很安全可靠。”
智能监护床垫,有啥功能?在张连发老伯的家里,其老伴陈阿姨和社区管家小顾一起掀起床单,给记者看了一个长条状的智能设备,主要放置在老人躺下后的心脏位置,自动监测老人睡眠时的心率、离床情况等。张伯伯心脏不好,这个设备十分必要,一旦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比如夜间起床后迟迟不回,存在摔倒、晕倒等风险,监控平台就会发出警报,后台管家会及时联系老人或老人家属等。
据介绍,张伯伯家的床垫,只是一个基础款产品,市场价在两三百。但也有功能更丰富的智能床垫,比如有电控三段升降,以及睡眠监测、一键呼叫等智能床控,价格在几百、上千、上万元不等。
“所有智能设备都是我们千挑万选选出的,必须在兼具所需功能的同时更适合老年人,还要性价比高。”新虹街道智慧养老服务项目的第三方运营单位——上海恒研为老服务机构it部经理杨华告诉记者,以智能监护床垫为例,最终呈现在样板间的床垫是他们从市场上300余个监护床垫中筛选而出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老年人的,该床垫具备了自动监测老人的心率、离床情况,每日生成睡眠报告等功能。
张伯伯家安装的智能设备,是当前大多数老人选择的“三件套”,包括门磁、智能手环、智能床垫这三样。门磁安装在入户门上端,平时会监控老人的进出习惯,要是老人一整天或更长时间未出门,就会引起后台的注意。
记者在新虹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采访时,突见大屏幕上自动跳出一个红色的“跌倒报警提醒”,上面显示了老人的姓名,报警时间、报警设备等。后台服务人员立刻打电话给老人,了解情况后,发现是虚惊一场。原来,老人正在厨房里炒菜,由于手腕动作太迅猛,被智能手环通过姿态监控,判断为“加速度异常”,所以才发出了摔倒的警报提醒。
也有老人家里安装了“四件套”,增加了燃气警报设备。有的老人煮饭时,常会忘了关火,到一定临界点,智能设备就会及时发出警报,既提醒老人,也通知后台服务人员。要是出现煤气泄漏,更是会被及时发现。
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意愿,有些老人家里的水电气用量也被监控起来。上海恒研为老服务机构副总庹欣泳还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们后台的监控发现,一位老人家的电量使用出现异常,从早上到下午都没有开灯,与往常习惯大不一样,社区管家立即联系处理,之后发现,老人果然晕倒在了家里。
24小时“全场景”照护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特别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高龄化后,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更为迫切。数字化转型为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能级带来了新机遇。”闵行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吴学年告诉记者,闵行试点的居家虚拟养老院,主要通过采用政府引导、第三方组织运作的方式,建立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使家庭养老床位具备了“类机构”功能。
据统计,新虹街道现有60岁以上老人12158人,已在空巢、高龄独居、失能失智等老人家中试点安装智能监护床垫208张、智能腕表323只等,提供远程服药提醒、血压心率测量、定位、监测长者睡眠质量及健康数据、离床未归预警等24小时服务。迄今为止,新虹街道区域已实现居家“虚拟养老床位”106张,上门服务工单14000多人次。
记者看到,在1.4万多人次的服务工单里,离床未归报警占第一位,其次是血压报警,都占到了40%以上,排在之后的,则依次是手环sos报警、门磁探测报警、围栏报警、跌倒报警等,均占个位数的百分点。
“居家智慧养老,是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今后,不管是高龄独居、失能失智的老人,还是大量的普通健康老人,其实都希望能有更高质量、更多样化的智能化养老服务。所以,我们希望把一些好的智慧化应用场景展示出来,让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了解并接受这些服务项目。”新虹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顾彬欢谈道。
如今,在新虹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打造了一个可以让老人们参观体验的“样板间”,现场还原了一整套老年人居家智慧环境,包括客厅、卧室、厨房、玄关、卫生间等多个智慧场景,老年人通过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只要掌握基本的口令,就可以轻松操控设备。
“打开窗帘”“关闭电视”“关灯”……每次,来“样板间”体验参观的老人都非常兴奋,随着一句句口令,房间里“被点名”的智慧应用开始工作。
入户门口,有门磁感应;客厅里,可自愿选择远程监控设备,让子女和平台能看到老人在客厅里的活动;卧室里,除了有智能床垫、床头柜,还有智能感应等,黑暗环境下,若探测到人体活动,灯会自动亮起,感应不到人体活动后一段时间自动熄灭;卫生间里,有防跌倒报警、多处紧急呼叫等,还有智能台盆柜,橱柜可升降,镜面倾斜7度安装,方便坐着轮椅的老人使用;厨房里,还有烟雾报警、燃气报警等设备……
据了解,由于对价格和品质的双重把控,闵行区在新虹街道试点的居家“虚拟养老院”基础套餐价格并不贵,老年人每月支付598元,就可以享受到包含智慧守护、家政服务、养生保健、心灵慰藉等项目。当然,如果老人需要其他的个性化服务,比如清洗服务、助浴服务、助餐服务、代办服务、陪护服务等,也可以在清单上划出后自由组合,将会享受较市场价更优惠的服务价格。
融合了三种养老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新虹街道试点的居家虚拟养老院,其实结合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方式,努力探索托养、医养、康养、文养、体养和智慧养老的“六养融合”,希望实现老年人原居安养、老有颐养。
比如张连发老伯,除了在家里享受智慧养老服务,每天8:00-16:30还去小区旁的日间照料中心消磨辰光,除了聊天、休憩,还经常跟着护理人员做手工,中午在那里吃一顿午饭,“只要8元,今天的菜有茨菇烧肉、鸡脚、山药木耳,一大荤一小荤一素一汤一饭,我和老伴两个人才吃光;下午三点多,还要吃一次点心,有时是烂糊面,有时是菜粥,或八宝粥。”张老伯说,这样的日托服务,每月只要交费300元。
前几天的哮喘发作后,社区管家不仅上门为张老伯做了应急处理,还帮助预约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二天的门诊。
“由此可见,居家医养、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养老三者并不是割裂的。”吴学年介绍说,在新虹街道,第三方机构同时承担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运营任务,可以借助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服务资源一体化统筹管理,而老年人则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养老模式。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就近派遣社区管家和护理人员,5-10分钟就到达老人家中,老人需要打扫卫生、助浴、送餐等服务,也可以及时整合社会资源。”庹欣泳介绍说,如果老年人身体状况允许居家,那么他可以选择居家医养;如果他需要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可以来参加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当老年人身体出现问题,需要术后康复、长期照料,或子女需要喘息式服务,他们还可以帮助转介到医院或养老机构。
87岁的杜奶奶和89岁的老伴,一起在家养老。他们的生活中,就完美结合了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两种模式。
两位老人家中,配置了远程监控、智能床垫、紧急呼叫、摔倒报警、水电煤报警等智慧居家照护系统。闲暇时间,他们会前往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多功能健身场所,进行运动康养;在手作工坊,制作围巾、背包、乐高等手工艺品;在家庭医生养老顾问工作室中,咨询健康问题;在社区“智慧食堂”,享用适合老年人口味的膳食……
杜奶奶说:“我们现在很开心,儿子女儿经常打电话来问,我说家里安装智慧装置后很安全,有问题工作人员会及时上门,还来送水果、打扫卫生,你们自己忙工作,就算不在身边我也很安心。”
推广有多难?
当前,闵行区已在各街镇宣传推介居家“虚拟养老院”。工作人员在一个个小区发放传单、进行需求调研时,社区老人纷纷表示“有需求”,并对各种场景表现出极大兴趣,但当问到他们是否会购买服务时,大家又纷纷摇头。
记者了解到,目前,闵行区已为300名符合条件或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配备了智能设备,为3900名老年人配置了智能腕表。但其中大部分是由政府买单或补贴,只有极个别家庭主动采购了服务。
“老人的消费观念,还需要培育和引导,有一个过程。”吴学年认为,不少老人比较节俭,在身体状况良好时,也不会考虑太多,而且,他们并不太了解智能产品,甚至还有畏惧心理,所以需要进行先行试点、示范,做给大家看,再逐步推向市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观念的升级,新一代老年人的养成,智慧养老是大势所趋”。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智慧养老在技术上早已不是问题,难的还是技术集成和后台服务。
庹欣泳坦言,现在,市场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智慧产品,都是散的,而且,高性价比的产品并不多,适老化程度也不够,“不智能没有用,太智能不会用”,这就需要在应用中反复比对实验,寻找到最经济、最适合老人的集成方案。
后台服务,更是重中之重。否则,老人家中光安装了智能设备,但没有人提供24小时响应和上门服务等,“虚拟养老院”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第三方公司除了要构建大数据平台,还要在区域内构建起5-10分钟的应急响应圈,服务网络的构建和人员布局就是一个难题。如果客户群不够庞大,运营成本就会居高不下。
在张连发老伯家,记者就看到,社区管家顾海燕一直与两位老人聊个不停,全程笑声不断,老人一再感谢她推荐的一种米粉好吃,她临走则叮嘱老人“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回家记得洗手”。这样的服务“黏性”,是“虚拟养老院”最核心的卖点,也是最稀缺的。
另外,由于当前智慧养老的市场空间还很小,而智能化产品迭代太快,所以企业投入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导致智慧养老的产品开发和集成研究会相对滞后,反过来又会影响它的推广和应用。所以,还需要政府、行业的前瞻性规划和引导。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