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65岁老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亿人,在总人口中,老龄人口已经达到了14.2%,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渐扩大中。

在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对许多人来说如何养老就成为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前几日发布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一词被提及10次,成为今年值得关注的民生领域热词。针对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等。由此“养老”问题再次成为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焦点以及热议话题。

养老之前先把遗嘱立好

王阿姨自从退休后,就开始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她不愿意搬去和儿女一起生活,觉得这样不自在还会给儿女添麻烦;但是儿女也不放心老人一个人独居,大家商量来商量去,最终王阿姨决定去住养老院。于是这段时间,她从公立的到民办的都去切身体验,实地考察。最后下定决心去一家硬件条件不错,服务也周全的养老院,准备将自家房子出租出去,就能负担在养老院的费用。

紧接着,王阿姨就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如果以后不幸出现老年痴呆或者罹患脑梗等疾病,到那个时候,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写下遗嘱,就算自己过世后,各种复杂的继承手续也会让子女们心神俱疲。

王阿姨不愿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打算趁他还清醒的时候写好遗嘱,既维护了亲情关系,方便子女办理手续,同时也将“养老”进行到底。

抱着这样的想法,王阿姨在专业律师的指导下拟好了遗嘱,将房屋份额在去世后平均分给子女们。至此,对自己后半生都做好准备的王阿姨,终于可以搬进养老院安度晚年,闲暇时光打打牌看看书,和老友聊聊天,心态越活越年轻。

遗嘱给未来上一道法律保险

“养老”一词现在越来越被老年人重视,很多老人想要在“维护家庭和谐,不麻烦子女”和“保障自身财产安全”中寻找平衡,既不希望生前无依无靠,也不希望去世后家里因为财产闹得鸡犬不宁。

像上文中提到的王阿姨,提前就具有未雨绸缪的思想,不仅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打算,还设身处地考虑到儿女们的情况,不麻烦子女,从而写下了遗嘱。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遗嘱相关规定在不断完善中,同时也带着“守护财产,安心养老”的观念走进千家万户,让很多老人能够通过遗嘱找到“维护家庭和谐”和“保护财产”两者间的平衡点。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养老”问题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