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服务是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逐步建立的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小范围社区服务。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老人住在家庭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承担养老工作或托老服务,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如社区办老年饭桌、送餐上门、家庭病床、料理家务和“急救铃”等。这些业务三个阿姨都不需要。

社区养老服务系统的组成由智能平台软件和老人用通信终端设备组成,智能平台软件实现信息交换和记录功能,通信终端实现呼叫功能。设计的很理想,实施起来怎么样呢?老人们弱健康的用不着,用得着的学不会。

现阶段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根据建设资金来源以及运营管理模式的不同,目前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公办民助”。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设置社会公益性岗位,并聘请相关人员提供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目前各地兴建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大都属于这种模式;二是“公办民营”。即政府出资补贴,主要由民间资本建设并管理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三是“民办民营”。即根据市场的需要和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各地普遍出现的小型的,或者是家庭式养老服务机构,也是一种开办在社区,主要为社区内或邻近社区的老年人提供照料护理服务的一种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目前流行的三大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一是打造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基础的智慧养老O2O服务平台。通过可穿戴智能设备的C端连接老年人,可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定位跟踪、紧急呼叫、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等。另一端连接政府组织社区服务人员、老年人亲属、社会公共组织以及居家养老服务供应商,而智慧养老O2O服务平台整合了线下的医疗健康机构、文化娱乐机构、生活服务机构等,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生活周边配套服务;二是打造以老年消费品为基础的电商O2O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此类养老O2O服务模式更多从老年人生活消费为出发点,是通过老年人对于日常用品的消费粘性,线上销售,线下到店自提的电商O2O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前期已布局的社区门店建立起以会员制社区老年人社交服务中心,为社区周边居家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疗养健身等线下互动平台;三,随着房地产最后15年的黄金时期即将逝去,以万科、保利地产、碧桂园、花样年为代表的房地产商、房产物业公司,都已围绕社区O2O开始布局,而养老O2O是其中一个重要转型部分。房地产商不仅要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个性化房地产项目,还必须建设具备医疗保健服务设施、养老保险等相关配套产品。社区周边的老年人设施的配置、内部养老专业设备的配置都有很高的要求。以地产为基础的养老文化产业,围绕老年人的各种服务业展开,房产商、物业公司长期收益主要来源于运营的地产养老O2O服务项目。可惜运营了七八年收效不佳。

很多人以为:不同代际人员的生存状况客观上提供了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机遇。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大部分老年人口不论城乡之别其自身的经济状况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具有消费养老服务的潜在支付能力,形成了基数巨大的对于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但是家里的孩子们却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生活压力,对于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除了在资金上给予适当照顾之外,多数人是心有余力不足,无暇亲自参与对老年的日常养老服务。这种认知是典型的闭门造车,没有弄明白中国的养老:忽略了传统孝道,把孩子们摘出来有违伦;随着经济发展人的素质也一样发展了,何况大国传统的孝道是任何时候都在的。养老服务大部分应该根据家庭需求由家庭来购买而不是政府强加的方式。就像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想法,买的东西孩子不喜欢。政府有时候也是没弄明白真正的需求,想发展养老产业首先要把对脉,市场也是随时变化的。

相对于机构养老而言,传统的文化观念与机构养老服务的参差不齐客观上有利于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同的机构和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填补和完善养老产业的种类。在相当部分的中国人眼中,福利院等机构养老意味着家庭关系的分割,老年人心理上不愿意接受,子女也在家庭关系和人际交往上背负较大的心理负担。机构养老服务大多注重了营利性,其服务质量难免参差不齐。这样一来,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子女不放心老年人在机构养老的情况比较普遍。而社区则与此不同,社区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空间,熟悉感强,认同度高,以社区服务的形式为居家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具有兼顾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和养老服务的融合优势,可接受性明显高于机构养老。

老旧社区的居住环境和社区养老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老旧社区基本以五到七层左右砖混结构住宅楼为主,55.5%的调查对象居住在三层及以上,因无电梯,普遍存在上下楼不便问题。住房面积在60㎡以内户型比例达47.5%,并且普遍未进行无障碍改造。二是缺乏老年室内活动场所。许多老旧社区的老年人常年在户外的露天环境中下棋、聊天,冬冷夏热雾霾,既不方便,也不利于健康。三是社区医疗服务站服务内容单一,多数医疗服务站借助于原有的居民楼或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较小,居民普遍不了解医生的水平,服务站主要以提供规定的药品为主,开展体检、康复等服务的不足6%,普遍没有预防服务和健康教育。更加没有居民的信任。也就谈不上日间托管和上门医疗服务。偏偏这两项需求更突出。

还有老年服务形式化严重。当前许多社区都存在老年设施与服务短缺的问题。虽然也建立了一些老年人设施,在社区空出一个地方作为老年人的活动中心,而且挂了一块类似“老年人社区娱乐中心”的牌子,但由于设施过于简单,服务内容过于单一,致使许多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流于形式。还拿着国家的补贴。 服务中心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专业培训。近年来创办起来的养老机构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缺乏专业标准,普遍雇用的是一些文化素质偏低的合同工或临时工,或是出于照顾,吸纳一些下岗女工,在观念上认为这类工作本身就无多少学问或技能,更谈不上专业培训了。其实老年人首先是生活照料、其次是经济支持,再其次是需要精神上有寄托。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患病率上升,器官功能退化,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老年人口对医疗保健、专业康复、家庭护理和生活照料的需求大大增加。然而现在的很多社区在这方面的设施很简陋,只有简单的医务室,没有老年医学方面的专家坐诊,也没有专业的老年人健身房和专业康复师,更没有相关的科室设置,不具备医疗急救和提供专业护理的能力,更加没有健康管理服务。
对多数老年人而言,除了要有较好的医疗、保健、健康管理服务,文化与精神生活的追求不输年轻人,并且呈现个性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老年大学、人文艺术、花鸟虫鱼、学习交流等。更需要传统的娱乐项目;例如戏剧演出、话剧、书场、相声、音乐等;特别是“空巢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寂寞和无助的心理不利于老年健康。
由于社区居家养老机构缺乏成熟的运营经验,盈利模式也相对模糊,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处于亏损或持平状态,在筹建的养老机构更是无从下手,举步维艰。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与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