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间安上扶手,上下楼不再担心摔跤;蹲便器改为坐便器,上厕所不再“为难”;遇到紧急情况,按一下床头的应急按钮,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女也能收到提示信息……古路镇乌牛村是重庆市渝北区首个进行“适老化改造”的乡村,村里常住的24户80岁以上老人家庭,都将免费安装上这些设施。(3月23日上游新闻)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如何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成为一个时代考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尊老敬老、善待老人不能止步于理念,而是要转化为行动。
伴随着社会变迁,“适老化改造”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价值认同;在不少城市,适老化改造不仅切实便利老年人,也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善意和温暖。然而,在一些乡村地区,适老化改造却处于一种被忽略、被遗忘和被漠视的境地。
每个人都终将老去,老年人不仅需要“活着”,也需要活得更加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一些对年轻人来说很容易的事情,对于老年人来说并不容易,甚至举步维艰。不论是给楼梯间安上扶手,还是蹲便器改为坐便器,抑或安装应急报警器,都做到了“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都做到了推己及人、换位思考,都做到了成人之美。“乡村适老化改造”增强了老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他们的日常生活更有保障。
与城市老年人相比,乡村老年人处于一种更加弱势的地位。一方面,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乡村空心化、老人空巢化成为一种尴尬的现实,家人陪伴缺失既让留守老人得不到足够的生活照料,也得不到及时的社会支持。另一方面,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让乡村老人难以得到及时的“制度补血”。在科技革命如火如荼的今天,用新技术手段赋能乡村老人,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当今的中国横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智能社会等数个反差鲜明的社会形态,乡村老人很容易“慢了一拍”。当飞速变迁、剧烈变革的中国社会与老龄化时代不期而遇,老人们不能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边缘人,乡村老人不能成为智能社会的绝缘体。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为亲人们安装视频监控也好,公共部门免费为乡村老人安装智能设备也罢,说到底都是让乡村老人融入智能社会,分享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成果。
在广袤的乡土大地,许多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又守护着乡愁;让他们“生活上多一些保障,心灵上多一些温暖”,关乎良心与文明。“乡村适老化改造”既有共性问题,如洗澡难、起夜难等;也有差异化、个性化需要,需要“一户一策”的精准化操作。充分考虑不同老人的居家环境和生活习惯,分类改造、量身定制,既能改善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又能防范风险、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适老化改造”让乡村老人生活更美好,不妨再多一些。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适老化改造”赋能乡村老人让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