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以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为代表的养老金投资长期能够取得稳定的收益,未来个人养老金账户也会采取类似的投资方式,长期收益一定是可观的,不用太在意短期的波动。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个人养老金制度刷屏,事关10亿多人的退休生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4月21日公布,《意见》规定,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个人最高年缴1.2万元。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自主选择,并承担相应风险。只要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都可缴纳个人养老金。
我国目前的养老体系创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共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强制缴纳的基础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大型企事业单位才提供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则是个人自愿购买的各类商业养老金融产品。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设立主要是基于对第三支柱的补充和完善。
当前我国的养老体系发展并不均衡,呈现第一支柱一家独大,第二支柱覆盖面窄,第三支柱贡献度低的主要特征。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底,我国养老金整体规模约9.35万亿元,其中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占比分别为62%、38%,第三支柱发展时间较短,整体规模及覆盖率均较低。同期,美国三大支柱占比分别为10%、58.2%和31.8%,对比来看,美国基本养老保险只是底线保障,而第三支柱的私人养老金储备,占美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高达33%。
我国当下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制度能否为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带来破局?普通劳动者的退休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
21世纪:当下我国的养老体系面临怎样的挑战?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董登新:众所周知,全球社保的基本原理都是“下一代人”缴费供养“上一代人”,并由国家财政兜底。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负担、企业和年轻人的缴费负担日益加重,因此,有必要大幅降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和替代率,让第一支柱回归“底线保障”的制度本源。(注: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
既然基本养老保险是底线保障,其主要任务是防止老年贫困,因此,要想让老年人有一个体面的退休生活,单靠基本养老保险是显然不够的。“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其中一个重点任务就是“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中国大力发展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是为了构建一个均衡、协调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把养老负担共同分担到国家、单位、个人三个主体身上。其中,国家主导的是基本养老保险,单位主导的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主导的是个人养老金。共同分摊是我们国家三支柱养老金体系顶层设计的指导思想。其中,第二和第三支柱都是个人自我储蓄养老模式,受人口结构老化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财务可持续性。
2020年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金给付替代率高达62%,远远高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当前我国个人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为8%,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为16%,也位于世界前列。正是第一支柱过高的缴费率,严重削弱了企业年金的缴费意愿和缴费能力;同样是因为第一支柱过高的给付替代率及其“充分保障”,使得参保人感觉不再需要第二、三支柱的“补充养老”。以上这些正是我国第二、三支柱养老金始终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所在。
未来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可能会继续下降,相应的居民退休金的替代率也会进一步降低,一方面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有望倒逼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和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的进一步发展。
21世纪:提高第三支柱在养老体系中的比重,国际上是否有成功的先例可循?
董登新: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一个储蓄率很低的国家,美国民众和美国政府一样偏好“赤字”消费或透支消费,美国人不存款、不囤房,但3亿美国人却拥有近34.8万亿美元(2020底的统计)的私人养老金储备,占美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高达33%,占美国GDP比重更是高达150%。与此相反,美国基本养老保险(OASDI)基金储备规模却一直不足3万亿美元,而且基本上不需要“财政补贴”就可以大体做到收支平衡。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基本养老保险只是底线保障,其退休金替代率仅有38%。因此,大约有15%的美国老年人一直处在贫困状态,他们除了领取退休金,还要申请低保(SSI)才能维持退休生活。因为美国私人养老金分布极不均衡,仅有45%左右的美国普通劳工拥有私人养老金。
美国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定位为“底线保障”,其给付替代率不足40%,这为美国第二、三支柱私人养老金发展留下了巨大制度空间。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规模相当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储备的10多倍,这正是美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没有太大财政压力的底气与自信。
正是美国庞大的私人养老金储备,为美国资本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长期资金来源,并支撑了美国股市长达十年、八年的慢牛、长牛。当然,反过来讲,美国股市的慢牛、长牛,也为私人养老金保值增值提供了巨大潜能和动力。
21世纪:《意见》指出,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个人自主选择并自担风险,是否会出现亏损的情况?
董登新: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特点是封闭积累、长期投资,除了退休等特殊情况是不允许提前提取的,因此考核长期收益率更为合理。短期收益率出现波动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把周期拉长,长达二三十年的积累之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长期收益是有保障的。举例来说,全国社保基金近20年的年化收益率超过了8%,我国的企业年金从2007年到现在年化收益率也超过了7%。事实证明,以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为代表的养老金投资长期能够取得稳定的收益,未来个人养老金账户也会采取类似的投资方式,长期收益一定是可观的,不用太在意短期的波动。
21世纪: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12000元的缴费上限是如何制定的?是否有必要人人参与缴纳个人养老金?考虑到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12000的缴费上限,养老保障是否仍显不足?
董登新:个人养老金账户12000年的缴费上限正是针对那些中低收入群体设计的,那些高收入者及拥有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人,当然可以参加,但他们可能对12000元的年度缴费标准不屑一顾,甚至没有兴趣参加,这一点正是制度设计的初衷,也是遵循国际惯例的做法。如果把缴费上限定的太高,就意味着高收入者除了享受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税收优惠还可以享受高额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这在制度上是不公平的。
个人养老金12000元的缴费上限主要是为低收入者提供一个退休储蓄的通道,同时也不拒绝高收入者参与,但并不鼓励高收入者参与。12000元的上限可以防止高收入者利用制度漏洞逃税漏税,从而体现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普惠性和公平性。只要有能力理财的家庭都应该参与个人养老金账户建设,个人养老金的长期投资收益是有保障的。
(作者:唐婧 )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