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百子湾家园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老年餐桌,一到饭点就排起长队。为解决居家老人“吃饭难”问题,今年,北京市计划在养老驿站发展1000家养老助餐点,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物美价廉的“暖心饭”。

“这儿离家近,七八分钟就能到,就餐、文娱休闲、健康监测等服务一应俱全。遇有急事,打个电话,工作人员三五分钟便可上门。”天津市河西区76岁的高大福(化名)老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切实感受到了家门口养老的便利。在河西区,像这种以15分钟、步行700米的辐射半径为标准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经覆盖了很多个社区。

从助餐到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可以看到,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正越来越丰富、内容越来越扎实。

与助餐、文化娱乐、精神关怀等需求相比,医养结合一直是居家养老提质的最难突破点。如今,这一情况也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半失能或失能重残高龄老人通过评估,获得政府补贴的家庭养老床位资格,居家享受到了机构高水平、标准化的照护服务。而一些具备养老特色的综合型保险集团则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居家,通过设立街道护理站等运营方式,打通绿色通道,将医疗资源对接给需要上门服务的老人。

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引入智慧化管理系统。图为91岁的陆生余在家中展示紧急呼叫设备。

此外,随着物联网、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也搭上了“智慧快车”。“手上戴个智能手环,不仅可以随时监测我的睡眠、血压、心率、血氧等健康指标,上面还有两个紧急呼叫按钮,一旦有突发情况,可以随时呼叫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家住武汉市武昌区的刘大妈兴奋地说。

“一键呼叫”“照护宝”、“ SOS”紧急呼叫器、红外体感设备等新科技经过适老化技术研发改造,也逐渐变成居家老人的“好帮手”。从紧急呼叫到全时监护,居家养老的安全感增加了,上门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和精准度也提升了。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现在医养服务越来越“到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