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在破解专业度、标准化、覆盖面上开展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探索。但是,一些可持续运行机制方面问题仍待进一步推动解决。

比如,养老助餐虽物美价廉,但不少有送餐上门需求的老人却只能“望餐兴叹”。“不是不想方便老年人,只是有心无力。去除成本,覆盖开销已非常困难。再加上人手不足,若请专人配送,成本会更高。”一些养老驿站的负责人对人民网记者直言。

为破解助餐“最后一公里”,北京的一些地区开始尝试养老助餐数字化,参与试点的驿站与外卖平台签约,筛选驿站周边3公里以内符合标准的餐厅等供应商,为老年人提供“外卖式”助餐服务。

再比如,目前在各地广泛铺开建设的家庭养老床位,虽然叫好叫座,但是为了鼓励有条件、有资质的机构和组织全面参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目前的家庭养老床位基本靠财政补贴。

一位相关政府负责人坦言,光靠财政补贴不是长久之计,因为这是一个持续性的投入,所以还是要慢慢引导老人消费、购买服务。未来可以探索通过专业机构托管的市场运营机制,形成健康发展模式,造福更多老年人群。

此外,很多健康驿站仍未具有配备专职人员或者实现医生坐诊服务的条件,只是简单地能够测血压、测血糖,距离真正打通医疗资源还有很大差距。智慧养老也存在产业发展分布不平衡、产品差异较大、标准不统一、规模化推广受限等问题。

但可以看到的是,近年来,以购买长护险的方式为参保人提供专业长期护理服务,弥补了失能人员的社会保障“短板”。

为提高居家养老的整体水平,解决更多失能老人的居家长期护理需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出台后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正在从试点扩围。既减轻了家庭负担,也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在试点过程中,一些城市也已经开始形成医保基金、财政、单位、个人等多元化的筹资模式,未来将会使更多老人受益。

居家养老作为符合中国国情和民情的基础养老模式,在目前,其探索的各种扩大服务供给的路径,都是以解决居家养老的现实痛点为出发点,渐次显示出活力与效能。随着下一步配套机制的逐渐完善、各方资源的统筹与优化,以及更多社会力量的不断加入,相信居家老人会体验到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居家养老未来发展探索“在路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