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尽管各地已经出台了“9073”或“9064”的养老产业发展策略,但机构养老床位仍然出现严重的错配和不足。“9073”或“9064”是指90%的居家养老、6%-7%的社区养老,以及3%-4%的机构养老。尽管目标仅有3%-4%,但床位缺口仍然巨大。

从数量上来看,根据民政部统计,2017年全国包括城市养老机构、农村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机构的各类机构数量约6.8万家;各类养老床位745万张,比上年增长仅2%。过去五年中,养老服务床位数由493.7万张增长到744.8万张,年均增长9%。2017年,我国每千老人床位数为30.9张,比上年减少了0.7张,主要原因除去总床位数增长放缓外,2017年人口结构中65岁以上老人较前一年增长了0.6%,远高于之前五年年均增长0.3%的水平。可见,供给增加乏力的同时老龄化需求加速上升,由此导致了巨大的市场缺口。

另一方面,全国养老机构的床位利用率并不乐观,养老资源出现一定程度的错配。从民政部数据看,农村和城市的养老机构的床位利用率从2011年后在波动后出现下降。农村养老机构的床位利用率从2011年的79.5%下降至2015年的65%,城市的床位利用率由2011年的61.5%下降至2015年的51.2%。

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全国范围内新建养老机构增长迅速,造成床位利用率降低,为日后老人的机构养老需求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另一方面,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是不少养老机构人满为患,老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照护,因此养老资源的错配仍然较为严重。

具体而言,目前中国社会化养老机构供给总体格局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形”资源错配问题。

处两端的豪华福利型养老机构和设施简陋的救助型养老机构较多,而真正符合大多数老年人、针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刚性需求,也就是既能够满足基本生活照料又具有医养结合康复护理功能的中档养老机构所占份额较低。

由此导致的短缺性供给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养老需求,进而突出了“空床率过半与排队拥挤短缺并存”的结构性供求矛盾。

养老机构及床位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缺口巨大,急需改善。

根据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拟定的目标,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要达到35-45张。那么到2020年各类养老床位需求将达到875万-1125万张,这之间有195万-445万张的缺口。

而若按照“百名老人5张床位”的国际标准计算,我国养老床位的缺口将更大,到2020年,我国各类养老床位需达到1250万张,缺口达570万张,增长幅度将是目前水平的接近一倍。若按照5000元/床/月的费用来测算,到2020年机构养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一年7500亿元人民币,对应的缺口在4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此外,供给错配不仅体现在床位利用率低,还体现在总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不平衡上。虽然机构养老的总投入仍旧有待改善,但相较而言,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得到的发展更加不足。

“9073”战略中90%的居家养老和7%的社区养老潜在的市场空间更大,也更符合大多数老年人居住在熟悉环境中的偏好,但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养老产业挑战之养老资源总量不足、结构错配

相关推荐